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地理 > 高二地理同步练习

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测试题:第3单元

编辑:sx_gaohm

2015-12-28

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可以粗略分为两个较小的领域:人文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测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精品学习网一直陪伴您。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图示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读图,回答1~2题。

1.该阴影地带属于(  )

①风蚀地貌和水蚀地貌的交错地带 ②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③我国高原和山地的过渡地带 ④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作用的交错地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该阴影地带是我国(  )

①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②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④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蚀作用为主,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水蚀作用为主。第2题,黄土高原属农耕区,而内蒙古高原则是畜牧业区,阴影区为过渡地带。

下面是贵州省某山区县1961年和2013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表。据此回答3~4题。

年份

项目   1961 2013

耕地面积(km2) 400 521

森林覆盖率(%) 36.79 20.46

年降水量(mm) 1 369 1 087

气温年较差(℃) 24.1 27.6

雨季地表径流量(亿m3) 7.1 8.2

水土流失面积(km2) 31 68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1.9

人口(万人) 21.5 40.1

3.从上表数据分析,呈上升趋势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  B.人均森林面积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D.人均粮食产量

4.与1961年相比,该县2013年雨季地表径流量偏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水量大  B.植被破坏严重

C.农业用水量减小  D.蒸发量增大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得,1961年的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8.6 km2/万人,2013年的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3 km2/万人,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森林覆盖率在下降,而人口却在增加,因此人均森林面积呈下降趋势;1961年的人均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44 km2/万人,2013年的人均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70 km2/万人,呈上升趋势;1961年的人均粮食产量约为0.45吨/人,2013年的人均粮食产量约为0.30吨/人,呈下降趋势;故选C。第4题,读表格可知,该县2013年的森林覆盖率低于1961年,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覆盖率的降低导致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加快,最终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大。而森林覆盖率的降低主要是过度开垦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故选B。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6.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答案 5.C 6.A

解析 第5题,根据图1可知,坡式梯田出现在整体坡度较均匀且坡度较缓的地区,水平梯田和隔坡梯田的区别在于水平梯田分布在坡度较陡的地区;反坡梯田出现在坡度较陡,并且相邻坡向不同的地区。图中甲处,在10 m长度内,陡坡落差5米,坡度较小,且有明显的陡缓之分,故选择C选项。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问题。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根据图,反坡梯田的水会反向流动,能够有效的保水保土,故A项正确;B项,应该为修筑难度较大;C项,梯田整体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反坡梯田有一定坡度,更不适于机械化;D项,有一定坡度,水会定向流动,同样不利于灌溉施肥。

宁夏人在沙海之中构建绿色屏障,阻挡了漫漫黄沙,实现了人进沙退的逆转。中卫县的沙坡头就是一个成功治沙的典型例子。读下图,完成7~8题。

7.a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沙障是因地制宜治沙的成功典型

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促使植物生长,固定沙漠

C.沙障固沙成本低、费工小,应大规模推广

D.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但不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8.b地区农业应走的道路是(  )

A.粗放农业

B.商品农业

C.利用黄河水源发展淡水养殖

D.生态农业

答案 7.A 8.D

解析 第7题,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是沙坡头成功治沙的典例,这种沙障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的含水量,利于固沙植物成活。第8题,b地区位于宁夏平原,只有结束粗放、低效的农牧业,发展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生态农业才能既增加农民收入,又防治土地荒漠化。

由于对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东北、山西等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虽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和资源支撑,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生命和后续发展能力的代价。下图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图”。据此回答9~10题。

9.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为(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10.下列措施中,不适合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路径选择的是(  )

A.将煤炭产业的重心由开采转为深加工,延长开采周期

B.增加科技投入,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C.大力扶植机械制造业和生物制药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D.利用区位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削弱第三产业

答案 9.C 10.D

解析 第9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滞后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故资源型城市的最佳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应处于资源开采进入衰退阶段、城市经济增长还维持着高位时期,故图中④~⑤阶段符合题意。第10题,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故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应该削弱第三产业的发展。

11.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通常面临的问题有(  )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资源枯竭,经济衰退 ④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 ⑤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缓慢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⑤

答案 B

解析 资源型地区一般重工业较发达,因而普遍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重工业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另外一旦资源枯竭,经济就会衰退。

山西省能源建设目标是将该省原煤、焦炭产量、发电装机总容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与此同时,煤化工将成为山西能源建设的一个着力点,并借此打造一条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内蒙古东部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探明储量640多亿吨,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0%。据此完成12~14题。

12.内蒙古东部地区和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煤炭基地的共同点是(  )

A.都有铁路干线与主要工业区相通,市场广阔

B.都属“西部大开发”的省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C.煤炭储量都以动力煤为主

D.区域内都有丰富的铝土矿,发展金属冶炼工业条件优越

13.关于能源基地的生态环境的建设,叙述正确的是(  )

A.能源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B.生态环境建设中只要采取工程措施即可

C.用生物方法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唯一措施

D.采用工程、生物措施并结合复垦,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14.下列有关内蒙古东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措施中,可行的是(  )

A.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防治水土流失

B.大力发展煤炭等重工业,控制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规模

C.加强能源的综合利用,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D.减少煤炭利用,控制酸雨危害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