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1-04
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化
B.兴修水利
C.毁林开荒、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
D.自然灾害
11.关于图中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区为亚寒带针叶林区
B.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C.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12.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
A.沙尘暴 B.泥石流
C.盐碱化 D.台风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秦代以前森林遭破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西汉时期,范围扩展到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且包括x疆的部分绿洲地区。当时生产技术比较落后,遭破坏的原因是毁林开荒发展农业和营造帝王宫殿与陵墓。第11题,a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东部,地处中温带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b地区分布在长江以南,森林覆盖率较高,但人工次生林较多;c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森林覆盖率很低;d地区位于西南林区,交通不便,一直没有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第12题,e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降水丰富、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森林一旦被破坏,极易导致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灾害。
【答案】 10.C 11.B 12.B
二、综合题(共40分)
13.2004年至2009年,内蒙古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4 671平方千米,年均减少934平方千米,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8分)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______________(省区)。从自然区来看,该山脉以东是__________,以西是____________。
(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近年来土地沙化严重,试分析原因。
(3)C地区是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试分析荒漠化的特点及成因。
(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解析】 第(1)题,A山脉是大兴安岭,主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第(2)题,科尔沁沙地是由过度开垦形成的。第(3)题,呼伦贝尔草原的斑点状荒漠化圈,主要分布在水井周围,集中连片的掘水工程使得牲畜数目迅速增加,大面积的草地被破坏。第(4)题,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
【答案】 (1)内蒙古自治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过度农垦,破坏植被。
(3)特点:斑点状的荒漠化圈。成因:水井周围集中了大量牲畜,过度放牧。
(4)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面积;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护田林和防护林等。
1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下面为2011年世界原木消耗量最大的五个国家原木消费量、自给率及中国原木进口主要来源图。
材料二 下图为1995~2011年中国原木生产量、消费量变化曲线图。
(1)原木自给率最高的国家是________;中国原木进口最大来源国的森林类型主要是________林。
(2)自________年以后,我国原木进口量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是在东北、西南林区加强了对________的保护工作。
(3)森林的过度砍伐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
(4)芬兰、瑞典两国森林覆盖率高,人均木材蓄积量很大,但两国仍需大量进口木材,简述其原因。
(5)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一图可判断原木自给率最高的国家是美国,中国原木进口最大来源国是俄罗斯,主要森林类型是亚寒带针叶林。第(2)题,读材料二图可知1999年(或2000年)后我国原木消费明显大于生产。我国东北、西南主要是天然林。第(3)题,森林被毁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第(4)题,芬兰、瑞典地处高纬度,且均为发达国家,本国木材品种较单一,木材消费量大,且为保护本国森林资源所以仍需大量进口木材。第(5)题,我国森林覆盖率比较低,对木材的需求量又比较大,因此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上应采取的措施有: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木材利用率、开发木材替代品、从国外进口木材等。
【答案】 (1)美国 亚寒带针叶(或针叶)
(2)1999年(或2000) 天然林(或森林)
(3)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或温室效应增强) 生物多样性减少(或大量物种灭绝)
(4)①木材加工业发达(或木材消费量大);②保护本国森林资源;③本国木材品种较单一(或本国森林生长较慢)。
(5)①大力植树造林;②提高木材利用效率;③开发木材替代品;④从国外进口木材。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跟踪训练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地理同步练习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