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1-21
①历史因素: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基础,城市的历史背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一方面城市功能区有对历史的继承(如北京市中心为行政区),另一方面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
②经济因素:经济因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通过影响地租水平而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原因。
③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宗教等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分化。高级住宅区往往与高地和文化区相连,低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和工业区连在一起。
④行政因素: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城市经济发展,引导或划定不同功能区。如高新技术开发区等。
(2)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分析
①根据空间分布判断:市中心、交通干道交会处为商业区,城市外围为工业区,中间道路两侧或市中心交通不便的位置形成住宅区。
②根据地租水平判断:地租最高的位置为商业区,其次为住宅区,地租最低的位置为工业区。
③根据环境要求判断: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有水体污染的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高级住宅区布局在远离工业区环境优美的位置。
2.城市体系的特点与判读
(1)在城市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远;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近。
(2)高一级别的城市一般覆盖低一级别城市的功能和服务范围;同一级别的城市功能相似,服务范围相互排斥,但也可能有叠加现象。
1.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1)城市化标志分析
①城市化标志:城市化的标志有三个,即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增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
②逆城市化标志:人口向郊区迁移,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心区萎缩;工业向郊区迁移;郊区建有大型商场和绿地;城区与郊区之间有高速公路相连。
③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形成城市带或城市群。
(2)城市化原因分析
①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
②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③逆城市化: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交通、居住、环境条件变差,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条件改善,等等。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平整土地、绿化环境、修建水利工程等。
(2)不利影响
①对自然环境:耕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改变大气水热状况(热岛、雨岛效应);地表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等。
②对城市环境: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等。
(3)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①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
②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
④拓展交通,建立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
⑤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⑥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处理废水。
城市建设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改变地表形态,破坏地表结构,可能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2)影响城区的大气环境,改变气温和降水状况,造成大气污染;
(3)改变城区的水文状况,水污染加重;
(4)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
(5)耕地减少,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污染。
注意:(1)城市建筑物高度从市中心向外逐渐降低。
(2)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而是城市化的延伸。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地理人口与城市化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地理知识点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