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1-03-21
24.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 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③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25.加尔文改革中与马丁•路德明显不同的是
A.因信称义 B.民主选举神职人员 C.否定教皇权威 D.简化宗教仪式
26.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双重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是:
A.德意志宗教改革 B.日内瓦宗教改革 C.尼德兰宗教改革 D.英国宗教改革
27.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①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危及英国的殖民利益 ②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③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④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从印度走更便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
28.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是:①封建统治本生的弊端 ②欧洲列强的干预 ③阿里政权的穷兵黩武 ④ 奥斯曼帝国凭借强大的武力进行镇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29.下列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近代非洲历史上一次较为成功的改革
B.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埃及当时的国情
C.改革推动了埃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0.“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的能在一崩溃的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建立起有生命力的国家的一个人。”对上述材料认识不准确的是
A.阿里政权统治时间较长
B.奥斯曼帝国已经腐朽没落,分崩离析
C.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的局面
D.阿里对外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成为帝国内充满生机活力的一部分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其中第31题13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
500斗级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这一措施对雅典的哪个阶层最有利? (3分)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梭伦改革。(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 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奖励耕织
图三 商鞅铜方升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
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1)材料二图一和图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图二中的牛耕图,史学家一般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引用材料三中的一句话,概括商君的历史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述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安石出《青苗法》使辙熟议,曰:“有不便,以告勿疑。”辙日:“经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拯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至良民不免妄用;用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恐鞭垂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安石曰:“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自此逾月不言青苗。
——引自《苏辙传》
材料二 熙宋三年二月一日,大名府判韩琦上书曰“今乃乡村第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数,坊郭户有物业抵挡者,依青苗例支借,且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戏患钱。”
——引自《宋史•食货》
材料三 司马光日:“今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强迫借贷交息)。恐其逋员,必须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员。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
——引自《宋史•司马光传》
回答:
① 根据材料说明,三人的立场与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三人侧重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苗法对谁有利?对谁有害?
答案
1-5ACDAC 6-10ABBAD 11-15BCDAA
16-20CDBAD 21-25ADDDB 26-30 CDC DA
31.(1)特点:体现了“中庸”色彩;革命性。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对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最有利。(3分)
(2)实质: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由其财产资格来决定。(2分)
目的: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统治。(2分)
(3)评价:a.积极性:梭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总之为雅典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b.局限性:民主化改革不彻底,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6分)
32、答案:⑴说明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4分)
⑵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4分)
⑶倾邻国而雄诸侯。(2分)
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崛起,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统一六国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基础,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5分)
33.(1)三人都站在地主阶级保守派立场上,认为青苗法有害无利,反对青苗法。(3分)
苏辙认为借贷青苗钱的农民到期不还,会给地方州县带来麻烦;韩琦认为青苗法的实施,是“官府放高利贷”,不合情理;司马光认为青苗法会导致贫者逃亡,“富者变贫”。(4分)
(2)青苗法对封建国家和百姓有利,不利于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5分)
标签:高二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