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试题

上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题

编辑:

2013-11-21

30、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布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31、在完成《资本论》的过程中,马克思曾对恩格斯表示衷心的感谢,“没有你为我做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这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恩格斯在当时的“牺牲”包括( )

①将自己积累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的第一手资料给马克思

②共同起草《共产党宣言》 ③尽其所能地在经济上援助马克思

④独自承担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任务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32、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这一客观规律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过高地估计了人民的思想觉悟 D.为了战胜国内外的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33、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 )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34、《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 )

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农业集体化

35、下列有关毛泽东思想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提出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主张 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 ④人民民主专政学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36、新华社在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37、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大总统誓词(孙文)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38、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明确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计划经济

3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40、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

A、遵义会议 中共十四大 B、中共七大 中共十六大

C、中共七大 中共十四大 D、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试卷II: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41、42题各20分,共40分)

4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65 康熙4年 施琅、周全斌攻台湾,遇风折回。

1668 康熙7年 康熙下敕谕招抚郑经,仍无成议。

1673 康熙12年 清平西王吴三桂据云南反清,邀郑经合纵,郑经率军攻占福建沿海。

1674 康熙13年 清靖南王耿精忠拟拥郑经反清,郑经入泉州。

1680 康熙19年 二月郑经反攻大陆战败,放弃金厦退回东宁(台湾)。

1681 康熙20年 郑经死,传位长子郑克臧。两天后,郑克臧竟然被受郑经宠信的冯锡范所杀。冯锡范拥立自己的女婿、郑经次子郑克塽继位。

从康熙元年(1662)到此年,清廷对郑氏,以抚为主,双方先后有12次谈判。

1683 康熙22年 六月十六日施琅攻澎湖,七月十九日郑克塽降清,明郑治台结束。

1684 康熙23年 台湾统一之后,康熙帝征求一些大臣的意见: 康熙帝问:“然则弃之乎?”李光地答:“应弃!” 康熙帝问:“如何弃法?” 李光地答:“空其地,任夷人居之,而纳款通贡,即为贺兰(荷兰)所有,亦听之。”(李光地《榕村续语录》卷11)施琅上《恭陈台湾弃留疏》,说“弃留之际,利害攸关。臣思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康熙从施琅议。

台湾归清版图,设一府三县——台湾府,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诸罗(今嘉义)县。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7 康熙26年 清庭许台民得应福建省城福州乡试,台湾正式开科考试。

1696 康熙35年 施琅逝世,清廷颁布的禁止渡台令渐渐放松,惠、潮二州(属今广东省)客籍人士纷纷入垦台湾。七月,台湾县民吴球谋乱。众未集,台湾道高拱干、总兵王国兴设计擒之;不一月,平。

1704 康熙43年 台湾府城内建崇文书院。

1706 康熙45年 创建诸罗县儒学(相当于今官立学校)。

1714 康熙53年 清廷遣耶稣会教士冯秉正测量台湾地图。

1722 康熙61年 黄叔璥任巡台御史,任内他曾历巡北路,著了一部脍炙人口的《台海使槎录》。

——根据中国台湾网相关资料及阎崇年《康熙大帝》相关论述改编

请回答:(1)根据材料,简要回答清朝统一台湾前对台湾的政策。(2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要统一及能统一台湾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指出李光地和施琅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

(4)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对台湾进行有效管辖的措施。(7分)

(5)请评价康熙处理台湾事务的作为。(3分)

42、(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业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甘地认为:“使印度贫困的,那是机器。”“机器……代表一种大罪恶。”“印度的仇敌……是西方的物质文明!”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五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集权化的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从而实现非暴力的社会理想。”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请回答:

(1)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分)

(2) 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4分)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早六年革命”指哪次革命?(1分)在这“十三年”中孙中山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活动?(3分)材料三所说的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2分)

(4)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4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与甘地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的侧重点有何不同?(2分)

(6)一历史兴趣小组想对孙中山与甘地作一个专题研究,请帮他们列出一个适当的专题名。(2分)

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41为20分、42为20分、)

41、(1)征抚并用,以抚为主。(2分)

(2)郑经参与三藩之乱;(1分)平定三藩之乱;(1分)郑经死后,郑氏集团内乱;(1分)敢于用人(施琅)。(1分)

(3)李光地认为应该抛弃;(2分)施琅认为中央应该实施有效管辖,巩固边疆。(2分)

(4)设台湾府;(1分)派军队驻守;(1分)开科取士;(1分)设立官学,教授儒学;(1分)测量台湾地图;(1分)派巡台御史,加强监察;(1分)允许内地人士开发台湾。(1分)

(5)捍卫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1分)促进了台湾的开发;(1分)禁止渡台令不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和两地的交流。(1分)

42、(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2分)

(2)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2分)

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2分)

(3)辛亥革命(1分) 重大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至少写出3个,3分) 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2分)

(4)主要内容: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崇尚印度文明。(2分)他主张恢复以手纺车为中心的手工业和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2分)

(5)侧重点:孙中山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共和;(1分)甘地推翻英国殖民统治(1分)

(6)专题名:亚洲觉醒的先驱(亚洲的“国父”)等。(2分)

【总结】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小编的整理有帮助到大家吗?如果大家还需要了解更多有关学习的内容,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2013高二历史期中试题练习

成都航天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试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