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文科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编辑:

2015-10-20

22.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八大”(2012年)八个报告中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  )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最受欢迎的政治词汇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23. 1956年关于中国的军事发展方向在中国高层中是有分歧的,不少人主张发展常规武器,所谓“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而张爱萍将军有一句名言:“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高层军事发展路线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B.当时中国因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核武器阻力重重

C.经过之后十年奋斗中国即将拥有第一根“打狗棍”

D.事实证明张爱萍将军的“打狗棍”战略已被否决

24.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

A.“东方红—l”号卫星                  B.中国自行设计导弹

C.“神舟”五号载入飞船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25.刘少奇在1964年指出:“在农村里面办半农半读的学校,在工厂里面办半工半读的学校。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读书,或者一个星期做工,一个星期读书。”1986年,我国制定《义务教育法》,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   )

A.我国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B.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

26.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 “百家争鸣”的提出(   )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C.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D.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27.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一首并非直接表现爱情的曾被列为靡靡之音的禁歌《乡恋》解禁的日子。当时,晚会现场设置了4部观众点播电话,越来越多的点播条都是要求李谷一演唱《乡恋》的。《乡恋》的解禁表明(   )

A.流行音乐已成为音乐发展的主流   B.中国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C.文学艺术仍受左倾思想的束缚      D.大众传媒对政府决策起决定作用

28.在《午后之死》《老人与海》等作品中,作者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从中可见作者认为文学应该(   )

A.揭露社会黑暗并对之进行深入剖析和批判B.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彻底检视社会

C.以嘲讽的态度展示对社会的批判和不满  D. 在表现社会实现中寓含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29.某种绘画流派的特征是“选择严肃的题材,注重塑造性与完整性,强调理性而忽略感

性,强调素描而忽视色彩。”下列作品属于这一流派的是(   )

A.《拿破仑加冕》     B.《自由引导人民》    C.《拾穗者》  D.《毕加索自画像》

30.“在这部作品中,贯穿全曲的是贝多芬理想化了的英雄形象,音乐在充满矛盾冲突的发展中体现了这些英雄人物在为自己的革命目标斗争中的豪迈、自信、英勇,他们的牺牲在人们心中所引起的沉痛哀悼,以及他们胜利凯旋时的壮丽情景:”材料所体现出的“这部作品”的艺术特点是(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第Ⅱ卷

(本卷共3小题,40分。)

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德的宗教改革学说不同于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关键在于,路德认为灵魂获救完全是信徒个人的事,而中世纪的理论则认为灵魂获救需借助中介人或代祷者。

——李平晔《人的发现》

材料二 梁启超在引进、介绍近代资本主义价值、道德观念时,总是与国家紧紧连在一起,“欲使吾国之国权与他国之国权平等,必先使吾国中人人固有之权皆平等,必先使吾国民在我国所享有之权利相平等”。

——梁启超《新民说》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国民性改造的思想家普遍摆脱了民族主义情绪的纠葛,把国民性改造运动推向全新的“立人”阶段,如胡适说:“争你们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1)概括材料二中梁启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重大史实,分析该观点产生的背景。(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和胡适对人的关注分别摆脱了什么因素的束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人文主义的追求有什么共同点?(6分)

32.(12分)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了梦想的民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梦想不灭,希望永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祸恶疾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注:约成书于汉代)

材料二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孙中山文集》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小康(到2000)—基本现代化(到2050)”的三步走战略。

——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产生“中国梦”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3分)

33.(16分)不同时期的历史教育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与历史观念。阅读下表中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以来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材料

序号 名称 颁行

时间 基本内容(摘要整理)

材料一 《奏定中学堂章程》 1903年 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

外国史当“示以今日西方东侵危局”“注意发明实事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

材料二 《中学校课程标准》 1913年 侧重“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本国历史授以历代政治文化递演之现象与重要事迹”。

材料三 《高级中学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大纲(草案)》 1956年 “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必然死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苏联是人类解放道路上的灯塔”“美国是战后世界上新的反动的侵略的中心”。

材料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2003年 “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国史教学的核心宗旨。归纳当时外国史教学中注重培养什么意识?结合背景说明当时强调培养这种意识的主要原因。(8分)

(2)材料二特别注重对“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的学习,其教育意义何在?结合民国初年史实对哪些思想政治运动产生了影响。(4分)

(3)材料三与材料四在世界史教学的目标上有何差异?结合中国当时的外部环境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

历史答案(文科)

1——5  B D C B D        6——10 B A B C C

11——15  C B C C C       16——20 B D C C C

21——25  D C B C C       26——30 B B D A B

31.(12分)

(1)观点:中国的强盛需要先实现国人的解放。背景: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民族和国家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戊戌变法运动后,民主思想进一步发展。

(2)马丁•路德摆脱了天主教会对人的束缚;梁启超摆脱了封建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胡适摆脱了民族主义情绪对人的束缚。共同点:符合人文精神的内涵即可。

32.(12分)

(1)中国古代梦想:建立一个天下为公、各得其所、和谐共生的大同社会。(2分)原因:小农经济初步成长;封建国家大一统局面基本形成;儒学主张日益成为社会共识。(4分)(任答2点即可)

(2)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是个人自由人权的前提;革命的同时进行经济社会改革。(3分)

(3)时代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任答3点即可) (3分)

33.(16分)

(1)宗旨:强调忠君尚贤。(2分)

意识:民族危机与自强意识。(2分)

原因:外因: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或答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等)(2分);

内因: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或者答封建思想影响)。(2分)

(2)意义:培养学生民主共和的价值观,促进青年一代思想解放。(2分)

影响: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2分)

(3)差异:材料3:强调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对抗,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1分);

材料4:强调全人类的和谐发展与文明交流,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世界意识。(1分)

原因:1956年,世界处于两极格局对峙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1分);

2003年,两极格局已经解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1分)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文科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高中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及答案

武汉二中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带答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