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5-10-25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二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40题,每题2分 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与宗法制适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2.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3.“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4.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度
C.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 D.科举选官制度
5.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指出:“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唐代宰相的“委员制”指
A.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B.相权分立制衡
C.削弱了相权 D.行政权实现了真正的三权分立
6.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质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 .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7.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军机泄露 B.维护君主权威 C.提高行政效率 D.减少决策失误
8. 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一思想家认为:“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这一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9.据《论语•宪问》记载:子路在鲁城的外门过夜,守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守门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孔子的主张在当时“做不到”的主要原因是
A.其主张不能反映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愿望
B.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C.其主张不利于缓和当时激化的阶级矛盾
D.他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触怒当权者
10.“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董仲舒思想中,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春秋大一统” D.“三纲五常”
11.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下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右图所显示的书名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合称,它最早应该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3.李贽有句话:“人所同者谓礼,我所独者谓己”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
A.独具个性,大胆挑战正统思想 B.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本质
C.以天下为己任,道德自律 D.恪守修身齐家的儒学理想
14.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
A.强调实地调查 B.反对君主专制 C.维护儒家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
15.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16.《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度完善 B.印刷术的发展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17.下图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始终领先于西方
B.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由先进走向落后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10世纪时中国与西方科技差异最大
18. 20.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A B C D
19.右图题诗为:“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唯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他卉可同栽。”落款为“板桥郑燮”。 对此画的表述不正确是
A.该画属于“文人画”
B.融多种艺术于一体
C.注重刻画真实景物,摹写逼真
D.强调个性表现, 追求神韵意趣
20.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京剧艺术是中国戏剧中的国粹。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三幅图片,依据下图情景,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杂剧俑 京剧脸谱 京剧花旦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京剧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21.读右图,该书是教育部在高中语文学科新课标中规定的学生必读书。如果由你来写一份推荐说明,你认为最合适的理由是
A.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B.它曾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
C.它揭露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压迫与剥削
D.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
22. 经济史学者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所写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李清照 D.屈原
23.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 李清照 C. 陆游 D. 辛弃疾
24.某高校教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论文。下列材料可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①《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②《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③《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④《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25. “……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
A.清政府己经失去人民支持 B.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C. 民众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D.民族观念民族意识淡漠
26..近代中国一本著作曾经在日本引起高度关注,有人高度评价道:“本书译于幕末海警告急之时,最为有用之举,基于世界地理盲无所知的幕末人士,此功实不可没也。”该书是B
A.《康輶纪行》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变法通议》
27.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开始使中国走向衰落,成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了所处的国际地位
28.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予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托古改制”为维新制造历史依据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标签:高二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