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试题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编辑:sx_gaohm

2015-11-08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单项选择

1. 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重大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

2. 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3. 观察右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

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4.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5. 下面哪一幅图所展示的物体能表现出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

6. 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宣传材料中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7. 在我国众多的文化名人中,他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享有重要地位,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8. “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能反映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是 (     )

A.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C.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D.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9.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巨大进步意义在于(    )

A.为近代科学奠定了基础         B.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C.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地球的主人 D.确 立了人类的新的宇宙观

10. 下列图片和文字揭示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的过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有些汉字的形成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B.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

D.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阻碍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11. 《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中说,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②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

③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④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有限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13. 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 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

A.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 论

14.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15. “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6. 欧文忠的《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写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  )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俱备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下列材料:

注:图1是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题材取自《圣经》故事,表现的是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圣母被刻画成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年轻秀丽,温文尔雅。她所体现出的青春和不朽的美,正是人类对美追求的最高理想。图2是中国明清时期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和《水浒传》。

请回答:

(1)说明米开朗琪罗能够创作出该作品的经济和社会思想原因。(4分)

(2)明清时期,中国文学产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5分)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 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 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