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试题

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编辑:

2015-11-16

21.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使因行称义主张被广泛接受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舆论准备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22.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  一个艺术家,—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法国大革命    C.工业革命    D.宗教改革

23.启蒙运动时期,某书提出的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这一脍炙人口的理论为历代资产阶级所啧啧称道。该书作者:

A.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反对君主制

B.指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C.认为国家是自由人民订立的社会契约的产物

D.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

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信仰得救          D.因信称义

2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

对自然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26.严复(辟韩篇);“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对该思想的评价不准确的有

A.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为辛亥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C.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D.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27.在中国传统思想里,以循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士大夫相信五德转移、三统相承;老百姓则称之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古老而又懵懂的循环论,首先是被维新派的两本著作打破的。它们是

A.《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      B.《海国图志》、《天演论》

C.《变法通议》、《新青年》          D.《孔子改制考》、《天演论》

28.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日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抵抗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29.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0.“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李鸿章        B.陈独秀

C.孙中山        D.康有为

31.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一股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潮流。形成这一潮流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B.民国建立后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 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

D.五四运动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

32.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33.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00年左右,中国、印度、希腊及犹太四大文明在哲学上有

重大的发展,其影响至今不变。这些影响可分为:

①参悟生死问题;②确认神人关系;③探索人的理性;④安排人伦秩序。

导致上述影响的四大文明依次为

A.中国、印度、希腊、犹太

B.犹太、中国、印度、希腊

C.希腊、犹太、中国、印度

D.印度、犹太、希腊、中国

34历史推论必须依据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相吻合的是:

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

属于史学研究的中西科技发明对比的哪一层次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A.问题形成        B.史料收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

二、综合题(包括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阏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材料三  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别是用一句话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2分)

(2)材料二反映的书法、绘画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理学思想的?(2分)

(3)宋代的二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新阶段。请简要列举战国、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产生发展的概况。(2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

(5)1903年,蔡元培在《绍兴教育会之关系》中,尊黄宗羲为“东方卢梭”,你如何理解?(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洋操为非,而不能用古法练必胜之兵;诋铁舰为费,而不能用民船为海防之策,是自塞也。自塞者,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傅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如但诩借根方为东来法,而不习算学,但矜火器为元太祖征西域所遗,而不讲制造枪炮,是自欺也。自欺者,令人空言争胜,不求实事。溺于西法者甚或取中西之学而糅杂之,以为中西无别,如谓《春秋》即是公法,孔教合于耶苏,是自扰也。自扰者,令人眩惑狂易,丧其所守。综此三蔽,皆由不观其通。……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