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5-04
答案
BC-DC –ACCD ACBBC BDBBD
21、(1)冗兵、冗官、冗费。(3分)
(2)积贫: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答出三条即可3分)
积弱: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械监(答出三条即可3分)
(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2分)
(4)态度:否定(或认为变法危害甚重)。(1分)
看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事实力增强,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其他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
22(1)士:改革科举制度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商:市易法,均输法
(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23(1)变法使秦国富强。
(2)应不应该实行募役法。材料一主张实行募役法,理由是可以不夺农时,发展农业;材料二反对,理由是募役法“宽富而困贫”,使“农民失业”。一致。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都是为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都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
(3)都认为变法危害百姓,加剧矛盾。本质不同。商鞅变法中顽固派是旧的奴隶主贵族的代表,与改革派之间的矛盾是新旧阶级矛盾。王安石变法中的顽固派是封建的大地主大官僚的代表,与改革派的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4) 同:一定程度上都遭到顽固派反对,但都取得成效。异:最终结果不同。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性质。王安石变法随着王安石下台而废除,最终失败了。
(5)改革或变法成败取决于是否顺应当时生产关系的调整趋势。
改革或变法要抓住当时的主要矛盾,措施得当,才能顺利进行。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质量检测题,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