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精编

编辑:

2016-09-02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子路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也。”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并分析其本质。

(3)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与朱熹有何不同?其观点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初期传入的中国文化的研究很热心,伏尔泰赞扬中国的历史记载说:“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一开始写得符合理性。”狄德罗称赞儒学“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

(1)材料中启蒙思想家从什么角度评价中国文化?这种评价有何特点?

材料二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2)结合孔子核心思想和材料指出,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会对世界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

材料三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评价

道家

老子、庄子

无为

表现其没落、消极的情绪

 

儒家

 

孔子

仁、礼

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孟子

仁政

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朝气和信心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法治、加强君主专制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

(3)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些思想观点在建立和谐社会方面有合理成分。

材料四  在2007年9月28日的祭孔大典中,山东曲阜公开向社会征集出了“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它们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4)请选择上述名言中的任意一句,说明被评选(征集)出的理由。

(5)综合上述材料,今天我们对儒家思想应当采取何种态度?

1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当时是怎样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的?

材料二(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今非古者族……”     ——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对策》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学)的态度各是什么?当代史学家冯天瑜称董仲舒为当时的“群儒之首”,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材料四  言论一:“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言论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3)指出言论一、二各是谁的观点,并概括各自的核心思想。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精品学习网官方公众平台--【精品高中生】正式上线啦,大家可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也可搜索微信号“gk51edu”或者直接输入“精品高中生”进行关注!!我们每天会为大家推送最新的内容哦~

精品高中生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