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2015—2016)学年度

编辑:sx_gaohm

2015-12-1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北京模拟)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主义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受当时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的影响所致,故选B。

答案:B

2.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旗帜的指引下,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上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时树立的指导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旗帜是

(  )

A.变法救亡        B.三民主义

C.民主和科学 D.马克思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中“上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时树立的指导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旗帜”即20世纪第一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答案:B

3.“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的这段论述突出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民权主义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与材料中的论述是吻合的,故选B。

答案:B

4.(2012·广州模拟)孙中山认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三大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表述可判断出孙中山所说的“一劳永逸之计”应是进行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而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

答案:C

5.“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理论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说明三民主义理论是以民为本的。

答案:C

6.(2012·雅礼模拟)《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中这样描写:“他反复地呼吁对他所领导的政府的同情、财政资助和国际上的承认……他明白地翘首海外,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孙中山(  )

A.十分重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B.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性质,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其三民主义脱离中国实际,对中国革命没有指导意义

D.在中国革命中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表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处于迷茫状态,B项正确。C项表述有误,A、D两项材料体现不出来。

答案:B

7.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从材料中的时间“1924年”可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改组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其余三项均发生在1924年之前。

答案:D

8.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新”体现在(  )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耕者有其田” ③平均地权 ④废除满洲贵族的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A

9.“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解析:题中所指为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相比,明确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同时革命所依赖的力量也由最初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到全体民众。故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D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