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

高二上学期寒假语文试卷(附答案)

编辑:sx_gaohm

2016-02-02

语文成绩好并不等于语文水平高。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上学期寒假语文试卷,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实,唯独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艺术倾向理想,故与现实是有距离的,艺术以“似与不似”为目标,不能似,亦不能不似。

艺术批评与艺术不同,仍应以真实为目标。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包括艺术批评的娱乐化,都与真实远矣,因而有“失语”之类对艺术批评的批评,包括对艺术批评目的庸俗化的质疑,尤其“孔方兄”的不期而至,更导致艺术批评的矮化,也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

艺术批评的所谓真实是有条件的,它并不期待艺术批评与艺术的完全重合。中国古代有“诗无达诂”之说,而在西方则有“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谓。可见,对艺术批评的期许,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一直是很理性的。所谓“失语”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借助对艺术批评对象的杜撰,实现与批评对应的批评对象风马牛不相及的目的。“失语”之失,失在作伪。

艺术批评亦有与艺术近似的一面,因为艺术批评也有理想,因此严肃的可正面评价的艺术批评,除却客观与公正之外,还须超越艺术,即超越批评的对象,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艺术,纯化艺术,端正艺术。对艺术批评“失语”的批评应当是指艺术批评对这一目标的偏离。

但是艺术批评的真实依然是可以期待的,这里的所谓真实只是相对意义的存在,不是指艺术批评与艺术批评对象之间的完全重合,仅限于艺术批评与批评对象可以相互印证,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证。它大致指向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雅与俗、虚与实这些曾经以时序指向图腾、宗教、权力、风俗等等以及其他历史存续的社会意识。所有艺术批评一直围绕着这些意识形成历史波澜,并且衍生出诸如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继承与革新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不同的批评标准和不同的批评方式,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信仰、同一区域,其批评的标准与方式亦是变化的。不仅如此,古今之间,中西之间,还存在孰是孰非、孰轻孰重的争斗。这些既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亦是艺术批评的现实。艺术批评的“失语”认真追究起来,其背后不只有批评道德的侵蚀,亦还有批评素质的掣肘,也许后者才是“失语”的更为深刻的原因。

艺术批评的真实性从理想的层面看,并不虚妄,它可以感知,可以体悟。今日中国艺术最切近的目标应当是如何回应21世纪人类共同理想的文化自觉,中国文化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超越。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艺术的责任与使命,当然也是中国艺术批评的责任与使命。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12月2日)

1.下列关于“失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失语”既指艺术批评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是对存在着不足的艺术批评的批评。

B.除了批评道德的侵蚀会造成“失语”,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批评素质的掣肘。

C.“失语”是一种作伪,目的是使艺术批评同与其对应的批评对象之间没有联系。

D.酷评、恶评、艳评、俗评和艺术批评的娱乐化等,都属于艺术批评的“失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艺术不以真实为目标,而艺术批评仍以真实为目标,当艺术批评偏离或远离真实时,就会出现“失语”之类的批评。

B.艺术批评的真实并不要求艺术批评与艺术完全重合,但这种有条件的真实并不是说可以借助杜撰批评对象去作艺术批评。

C.艺术批评和艺术都有理想,因此艺术批评不仅要客观公正,还要超越艺术,在理想的层面上引导、纯化和端正艺术。

D.简与繁、浮华与质朴、感性与理性、现实与非现实等等与形象相关、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和规则都由艺术批评衍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的中国、中国艺术和艺术批评的责任和使命,是使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化中最生动、最少偏颇、最富亲和力的部分。

B.不同民族、信仰或区域之间存在着批评标准和方式的不同,即使民族、信仰或区域相同,其批评标准和方式也有变化。

C.在艺术批评的标准和方式上,古今之间、中西之间存在是非轻重的争斗,这是艺术批评的背景之一,也是其现实之一。

D.金钱的介入使艺术批评已完全没有尊严可言,只要艺术批评能够不受金钱的干扰,就能够保持真实并重获应有的尊严。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①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励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宽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今录其章章效于事者,着之篇末。

(节选自 《后汉书•郭林宗传》 )

[注] ①斗筲:喻低微、卑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遭母忧,有至孝称。 忧:疾病。

B.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 辟:征召。

C.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坟籍:古代典籍,泛指古书。

D.弟子以千数。 数:计数。

5.下列各句中,分别表明郭太“好学善友”和“鉴品士人”的一组是( )(3分)

A.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

B.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

C.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 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D.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隐居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后来陈蕃、窦武遇害,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

B.郭太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来戴在头上,当时人们也学着他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到这种地步。

C.郭太早年丧父,母亲让他在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卑贱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跟屈伯彦学习,三年毕业,博通群书,擅长音律。

D.郭林宗死,志同道合的人为他建墓碑,蔡邕写祭文,蔡表示郭林宗品行高尚,文章没有夸大其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8~9题。

道中寒食

陈与义①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 ①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8.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5分)

答:                                                                                                                                                                                                                                                                                                                               9.请结合诗意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⑵ 心非木石岂无感?

⑶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⑷ 卧龙跃马终黄土,

⑸ 吴质不眠倚桂树,

⑹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