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昆明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编辑:

2013-11-19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25 分)

不朽的贝多芬

罗曼•罗兰

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

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

贝多芬!多少人颂赞他艺术上的伟大。但,贝多芬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他是近代

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般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世界的劫难

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

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这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

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

贝多芬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他在《致不朽的爱》一信中有言:“当

我有所克服的时候,我总是快乐的。”《致韦格勒》一信中又说:“我愿把生命活上千百次……

我非生来过恬静的日子的。”他还分赠我们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他仿佛在和大自然不息

的沟通之下,竟感染了自然的深邃的力。申德勒说:“贝多芬教了我大自然的学问,在这方面

的研究,他给我的指导和在音乐方面没有分别。使他陶醉的并非自然的律令,而是自然的基本

威力。”格里尔巴策对贝多芬钦佩之中含有惧意,在提及他时说:“他所到达的那种境界,艺

术竟和犷野与古怪的元素混合为一。”舒曼提到《第五交响曲》时也说:“尽管你时常听到它,

它对你始终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有如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总教人充满着恐惧与惊异。”

贝多芬的密友申德勒赞叹:“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这是不错的: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

力;一种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战之下,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

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 风,

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

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

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

1810年后 ,心灵的均衡丧失了,目光变得异样。最清楚的思想,也看来似水汽一般在升华:

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们的又凄凉又古怪的骚动,罩住了心;往往乐思在薄雾之中浮沉了一

二次以后,完全消失了,淹没了,直到曲终才在一阵狂飙中重新出现,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

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贝 多芬1810年5月2日致韦

格勒书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受着毒害……。”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

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

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

了我们。

什么胜 利可和这场胜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场战争,奥斯特利茨(系拿破仑1805年12月

大获胜利之地)哪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 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来获得

的凯旋?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

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

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选自《贝多芬传》,傅雷译)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贝多芬远对于一般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

会亲自到我们身旁来安慰我们。

B.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一种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战之下,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

观。对于这一点,申德勒、格里尔巴策和舒曼都有相关评论。

C.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正如《英雄交响乐》、《第五交响乐》和《第九交响乐》所展

示的一样,然而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

D.自 1810 年后,贝多芬心灵的均衡丧失了,清楚的思想变得模糊了,乐思也完全消失了,情操里都

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这说明贝多芬彻底绝望了。

E.贝多芬的不朽不仅在于他的音乐作品,还在于他用他的苦难铸成欢乐,赠给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

种奋斗的欢乐,一种人生的激励。

12.这篇评传中,作者多处引用贝多芬书信中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6 分)

答:

13.文章开篇写了贝多芬去世时天气的恶劣和“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这一细节,有何作用?请分别说

明。(6 分)

答:

14.作者说贝多芬“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第 II 卷(表达题共 80 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 当的一项是()(3 分)

A.10 月,中国的球迷迎来了第六次 NBA 中国赛,此番来华的球队是大家熟悉的热火和快船队,两队都

有联盟顶级巨星坐镇,球迷们能够亲眼目睹自己的偶像,无不拍手称快。

B.他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

休的豪气。

C.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D.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尽管西方人也普遍奉行物质主义,但宗教价值观、成熟的监管框架和法治对于界定什么是可以接受

的商业行为起到一定作用是无疑的。

B.部分学者认为:出现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信号灯设置较多地考虑到车辆而忽

视了行人造成的。

C.美联社认为,美国派航母通行南海的做法会引发中国的不满,但同时会对与中国有领土纠纷的菲律

宾和越南起到支持与安抚作用。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

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1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曾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两个人生驿站,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

其身”的中国文人的人格特点。

①两者相互补充,一退一进

②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③而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

了对有限人生的超越④他们就会转入精神驿站,通过与自然为伍的精神张扬

⑤如果在现实世界中

积极入世之路滞涩难通

⑥共同影响了中国文人的人格⑦实现与天地精神共舞的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

A.③①②⑥⑦④⑤

B.①④②⑤⑥③⑦

C.③①⑥⑤④②⑦

D.①③⑥⑦④⑤②

18.从下列所给 词语中选择正确的填入横线空格处,每空 1 分(5 分)

儒家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_________“立言”,其终极目的

就是“行道”,_________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_________。这样

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中写《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

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

_________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_________。

或是

还是

或者

甚至

熏陶

熏沐

充分

充足

基础 基本

答:

19. 现实当下,人们都在追问幸福是生么?有人认为:幸福是悠悠然委身于江南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

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那份闲情;有人认为:幸福是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身旁陌生人一句亲切的问

候。那你的认为呢?请根据上述句子,仿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与例句大致相似(字数不必相同)。(6 分)

幸福是

幸福是

五、写作(6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都有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但每到逢年过节总有燃放爆竹声不绝于耳;尽

管交通规则明确规定红灯时禁止通行,但是总有人在红灯时与机动车争道;尽管考试规则规定不许作弊,

但各级考试总有人频频顶风作案......且此类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其中之一便是,有人看

到别人放了鞭炮,闯了红灯,舞了弊后并未受到惩处,感到自己没有这么做“吃亏”了,于是也跃跃欲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

1 .A 原文是“越是……就越是会具有……

2. D 原文是:认为莫言的获奖标志着中国、亚洲的文化和经济地位在全球不断上升。

3. C “都有共同的意识形态”,文中没有这一表述。

4. B

聊:姑且

5. A 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B、连词,于是、就;副词,才;C、动词,担任;介词,被。D、连词,

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

6. B

错在“亲人去世”,应是“亲人年迈”。

7. ①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

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了?”

②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自己

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

8.诗中描绘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壮丽景象。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

炊烟还盘旋在绿杨簇拥的村庄上,展示出一幅旖旎如江南风光又不失北国雄浑的壮丽图景。

9.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景象。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

雨后的景象,告诫企图侵犯边疆的敌人,我军严阵以待,守护边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和对和平的

向往之情。

10. (1)舟遥遥以轻飏

聊乘化以归尽

(2)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3)欲苟顺私情 (4)

乐以忘忧

11. B(3 分)E(2 分)C(1 分)(A“他会亲自到我们身旁来安慰我们”错误;C“《第九交响乐》所展示

的一样”不太确切;D“这说明贝多芬彻底绝望了”错误。)

12. 引用传主书信中的原话,直接展示传主的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引用他

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二者与作者的评述

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13. 描写贝多芬去世时天气恶劣,象征贝多芬一生遭受的苦难,渲染沉痛悲伤的氛围,抒发了人们的痛苦

之情;暗示不认识的人也对他无比崇敬,表现贝多芬的伟大及其影响力。

14. 赞同。他教会我们要承受苦难,贝多芬不但自己承受了巨大痛苦,也以自己的经历和乐曲,教会那些受

苦而奋斗的人隐忍痛苦;要学会与命运抗争,对苦难命运,贝多芬不但自己用"力"去反抗和征服, 也教会

人们不向苦难命运屈服,不息奋斗,要学会用痛苦换取欢乐。贝多芬不但自己用痛苦换来了成功,而且他

用他的苦难铸成欢乐来安慰人们,鼓励人们,给人们勇气和力量。所以在艺术上,贝多芬远不仅是音乐家

中的第一人,而且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

15 .B “舍我其谁” 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到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是

自视甚高,自认极重,与“傲气”搭配。A.拍手称快:拍着手大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感情色彩不

当。C.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 D. 率尔成章 率尔:

不经思索,随意地。不假思索,下笔成文。形容写文章粗疏草率,不认真。

16. C

A.结构混乱。“作用”后加逗号,然后加“这”。 B 项 句 式杂糅,主要原因是……;……造成

的。D 主客体倒置,在“广大人民群众”后加“来说”。

17. C:原文: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曾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两个人生驿站,而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

是为了对有限人生的超越。两者相互补充,一退一进,共同影响了中国文人的人格。如果在现实世界中积

极入世之路滞涩难通,他们就会转入精神驿站,通过与自然为伍的精神张扬,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实现与天地精神共舞的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这就是“达则兼 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中国文人的人格

特点。(摘 自《中华审美通史•隋唐卷》,韩德信主编)

18. 还是

或者

熏沐

充分

基础

解析 第一空应填“还是”,与前“无论”搭配,填“或是”也可;第二空应填“或者”,表选择关系,而

“甚至”表递进关系,与文意不符;第三空应填“熏沐”原指熏香沐浴,含有“熏陶的意思” “熏沐”

内涵较“熏陶” 丰富;第四空应填“充分”(多用于抽象事物);第五空应填“基础”它是指事物发展的

根本或起点;“基本”指根本的、主要的,一般不能位于句末。

19. 参考示例:

幸福是有心情徘徊于秀丽南山,在霭霭的薄雾中,体悟“采菊东篱”的那份闲适。

幸福是满脸风尘地从异地回到家,享受慈爱母亲温暖的唠叨和她那喷香的饭菜。

幸福是有兴趣徜徉茂密的松林,在皎洁的月光下,玩味“明月松间照”的那份惬意。

幸福是自己孤独于城市喧嚣中,听到友人为自己点播了一曲最爱听的歌曲。

译文:

陶潜字渊明,是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的情趣,知识渊博,善于

写作文章,聪颖洒脱不合群,自得于真性情。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世人说是真实的记录。

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没几天就辞职回家了。州里征召他为主簿,

不去就职,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往问候他,瘦弱饥饿地躺在床上

有一段时间了。道济对他说:“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天下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

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了?”陶潜回答说:“我怎么敢奢望贤明的君王

呢?志向不达到。”道济把粱肉赠送给他,陶潜挥手让他拿走。

他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做个文官,把这作为补贴家用的资本,可以吗?”

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

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年末,恰逢郡里派遣

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这些俸

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过了几天将印绶交还辞职,于是作了《归去

来兮辞》。

义熙末年,征召为著作郎,不去就职。江州刺史王弘想要认识他,但是却不能叫他来(指叫陶潜来他府

上)。陶潜曾经去庐山,王弘命令陶潜的老熟人庞通之携带着酒肉,在他前往庐山的道路栗里那里邀请他。

陶潜的脚有疾病,他让一个门生的两个儿子用篮舆抬他,已经到达栗里这个地方,庞通之邀请他一起喝酒,

陶潜欣然同意。不久王弘就到了,看到陶潜坐在篮舆上,也不生气。以前,颜延之在担任刘柳后军功曹这个

官职时,在寻阳,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担任始安郡,经过浔阳,便天天去陶潜家。每次前往,一定

痛快地喝酒直到喝醉。王弘想要邀请延之坐下喝酒,停留一天都不能。延之要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潜,

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就能方便地喝酒,曾经九月九日没有酒,走出宅边菊丛中坐着,很久,满手拿着菊

花。忽碰上王弘送酒来,马上就喝,喝醉酒就回去。潜不通晓音律,但是收藏了一张质朴的琴,没有琴弦,

每喝酒恰到好处时,就抚弄它以便寄托自己的情感。无论尊贵和卑微的人来拜访他,有酒就设宴。陶潜如果

先喝醉,就告诉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这样。

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陶潜自己认为他的 曾祖一辈是晋朝

的宰辅等级的大官,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元嘉四年,朝廷将要征召他去当官时,恰逢他死了。

死时六十三岁了。世人都称他为靖节先生。

【总结】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就为大家整理到这儿了,同学们要好好学习,为高考做准备。想了解更多有关学习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练习题

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兰州)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