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j
2013-11-19
【摘要】期中考试已经过去了,大家上半学期的知识都学懂了吗?小编也为大家整理了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缘木求鱼 一言以弊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月晕而风 迅雷不及掩耳 心有灵犀一点通
C.恭敬不如从命 万变不离其中 树欲静而风不止
D.毕其功于一役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覆巢之下必无完卵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渲染 景泰蓝 各行其事 礼上往来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B.文身 挖墙脚 轻歌曼舞 言简意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C. 国粹 乌托邦 鸠占雀巢 眼花瞭乱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D. 家具 下马威 妍媸毕露 虎视耽耽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60年来,娄底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从曾经的历尽苍桑到如今的繁华都市,娄底以前所未有的大气魄、大手笔书写着发展传奇。
B.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进利,而应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登上光辉灿烂的顶峰。
C.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频繁断流的危机后,古老的黄河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再次呈现出“黄河之水天上 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景象。
D.杂文的本质是说理的,这种短小的文艺性评论应该鞭挞丑恶,针贬时弊,激浊扬清,求索真理,剖析人性。
4. 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树立 竖立典型 抱怨 以德报怨
B.反应 反映意见 休养 修养生息
C.颜 色 察颜观色 是非 无事生非
D.忠心 衷心祝愿 功效 提高工效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芸芸众生 春寒料峭 人才辈出 平心而论 梳装打扮
B、莫名其妙 蓦然回首 兵慌马乱 沧海桑田 至高无上
C、阡陌纵横 源远流长 首鼠两端 金碧辉煌 不加思索
D、走投无路 改邪归正 委屈求全 世外桃源 弄巧成拙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语言综合运用
6. 朋友生日,小王与你一同祝贺。小王制作了一张有风、帆、船、云、天、海等景物的生日卡,请你从这些景物中选取三种景物,运用两种(或以上)修辞手法配写一段祝福语。语言生动、形象、简明、得体,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答:
7.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正如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一样,动物和人都是有情绪与情感的。
②在论述人类的艺术时,人们常说艺术是发展、继承和创新的。
③而人类的艺术就起源于人类对情绪与情感作用的认识与需要。
④艺术是用来表现人的情绪与对某种事物的情感。
⑤然而,如果我们把人类的艺术看作一个整体,人类的艺术不是上帝的作品,而是从动物的“艺术”进化而来。
⑥这是艺术的一般功能,同时这也是艺术具有其他各种功能的基础。
A.④①⑤③⑥② B.①⑤④⑥②③ C.④⑥②⑤①③ D.①④③⑤②⑥
8. 仿造下面的示例,以“青春”为话题,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修辞得当。
青春是涨满的帆船,用热切的期望催动人生的航船。
9. 仿写句子
如果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就是这条长河上涌起的波涛;
如果历史是________,那么时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辨析并修改下列病句:
①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语病:
修改:
②科技部于去年提出了拉动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个必然趋势。
语病:
修改:
③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语病:
修改:
④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线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
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
语病:
修改:
评卷人 得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
11. 古代诗歌阅读
晨 起
[元]张养浩
恋枕嫌多梦,开帘曙色迷。鹤寒依户立,猿馁近厨啼。
蹴石泉鸣屋,吞烟树隐堤。村居真可喜,触处是诗题。
[注]元至治元年(1321),张养浩因上《灯山疏》批评皇帝奢侈而触怒了元英宗,为避祸辞去参议中书省事职务,归隐故乡。
(1)请简要分析诗人晨起前后不同的心情。
(2)请简要赏析颔联和颈联景物描写的手法。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同心而离居
今义:齐心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今义:几何学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今义:回家的念头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名句名篇
1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呦呦鹿鸣,_______ _________。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
(3)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5)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6)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评卷人 得分
五、文言文阅读
15. (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1-6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1.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慈父见背 曹刿请见
B.日薄西山 不薄今人爱古人
C.寻蒙国恩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然秦以区区之地
2.下列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而刘夙婴疾病 拔剑撞而破之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下列句子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沛公安在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D.臣以供养无主
4.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琅琅上口,亲切自然。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显示了他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B.文章在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主要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C.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铿锵有力,感情热切,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草”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作者在文字中多写孝道,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6.翻译句子。
(1)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怜悯
B.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鲜:少
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峻:严厉
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婴:小时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④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17.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凡是违背禁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和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要是他的一个同事到教堂参加祈祷式去迟了,或者是他听到了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慎重,那种多疑,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简直压得我们透不出气。他说什么不管男子中学里也好,女子中学里也好,年轻人都不安分,教室里闹闹吵吵——唉,只求这种事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才好,只求不出什么乱子才好。他认为如果把二年级的彼得洛夫和四年级的叶果洛夫开除,那才妥当。您猜怎么着?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种苍白小脸儿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减低彼得洛夫和叶果洛夫的品行分数,把他们禁闭起来,到后来把他俩开除了事。我们教师都怕他,信不信由您。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的辖制呢!……
1.“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这句描写的作用是( )
A.说明别里科夫虽有保守思想,但很有责任心。
B.说明别里科夫胆怯心虚,害怕任何事物牵连到自己。
C.说明别里科夫整天六神无主,害怕新生事物。
D.说明别里科夫总要用套子去限制别人。
2.这段文字后半部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
A.形象地写出了以别里科夫为代表的腐朽势力貌似强大,实际上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B.生动地写出了以别里科夫为代表的腐朽势力的力量在当时还很强大,而“我们”的力量则是软弱无力的。
C.形象地写出了以别里科夫为代表的腐朽势力力量貌似强大,“我们”的力量表面看是渺小的。
D.生动地写出了以别里科夫为代表的腐朽势力的力量在当时虽然强大,但实际上外强中干,不 堪一击。
3.对这段文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最害怕的是所谓的人们违背法令,脱离常规 ,做不合规矩的事。
B.别里科夫的论调是套子式的,他的性格是多疑的,“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是他的口头禅。
C.别里科夫亲自把二年级的彼得洛夫和四年级的叶果洛夫开除以后,方才停息了整天的唉声叹气。
D.别里科夫虽然是个小人物,却辖制了整个中学足足五年,说明了别里科夫之流的思想在当时控制着社会潮流。
18.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 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1. 这一段里几次写到风雪,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写风雪为后文草厅倒塌,林冲只得去住古庙的情节做了铺垫。
B. 因风雪而寒冷而沽酒,情节发展顺理成章。
C. 风雪的环境描写激发了英雄的壮志豪情,林冲义无返顾地走上了反叛之路。
D. 古人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大风大雪正为坏人作恶陷害林冲提供了客观条件。
2. 对这段文字中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林冲还想在草料场过一冬,表明林冲屡遭磨难,此时却并无反心,一心只想逆来顺受,以待出头之日。
B. 林冲雪夜沽酒不忘带上花枪,说明他对奸人陷害已有防范。
C. 盖火的细节暗示草料场失火并无林冲半点责任。
D. 拽门. 锁门. 带钥匙的细节描写,说明林冲办事精细,小心谨慎。
1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①一个道:“这条计好么?”②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③一个道:“林冲今番直 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 又④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⑤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⑥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⑦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⑧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⑨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1.横线上说的“这条计”是指什么计?它“好”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 中画波浪线的“这件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①至⑨上的九处“一个”,分别指哪几个人?请分类归纳后,说说是凭什么判断出来的。从中可看出,《水浒》在写人方面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主要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从内容上看,这段描写对林冲性格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他是我的同事,希腊语教师,大约两个月前在我们城里去世了。当然,您一定听说过他。他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即使在顶晴朗的天气出门上街,也穿上套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雨伞总是装在套子里,怀表也总是装在一个灰色的麂皮套子里,遇到他拿出小折刀来削铅笔,就连那小折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小的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一个套子,因为他老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面。他戴黑眼镜,穿绒衣,用棉花堵上耳朵。他一坐上出租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来。总之,在这人身上可以看出一种经常的、难忍难熬的心意,总想用一层壳把自己包起来,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所谓的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称赞过去,称赞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实际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无异于他的套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了现实生活。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别里科夫“老是称赞过去,称赞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对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胆小多疑,生活在沙皇血腥统治之下,称赞过去,称赞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以求保险,这既和他的性格有关,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B.别里科夫是教古代语言的教师,他称赞的只能是过去的东西,或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
C.别里科夫怀旧、封闭、胆小多疑,害怕社会的发展进步,所以用今不如昔来安慰自己,甚至虚妄地称赞从没有存在过的东西。
D.别里科夫 表面上是一个中学教员,骨子里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他当然称赞过去,称赞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3.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套鞋和雨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别里科夫“即使在顶晴朗的天气出门上街,也穿上套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在表达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4题。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②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1.埋葬别里科夫既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可为什么又要“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受到良好教育的结果。
B.别里科夫虽令人讨厌,但别里科夫死去毕竟令人悲伤。
C.套子的代表人物死去了,可是套子依然存在,且势力还十分强大。[来源:学*科*网]
D.在这个令人窒息的社会中,人们都变得虚伪起来了。
2.“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具体指的是( )
A.别里科夫死后,沙皇专制统 治更加疯狂,生活更加郁闷、无聊、乱糟糟。
B.生活虽然恢复了旧样子,但是人们仍然心有余悸,顾虑重重。
C.生活恢复了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
D.别里科夫虽然死了,但人们仍忧心忡忡,没有一点愉快感。
3.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是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典型形象,这种人到处可见,任何时代都有。
B.别里科夫 思想流毒很广,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会存在。
C.别里科夫 是沙皇专制的产物,制度不变,这样的人将在各处产生。
D.别里科夫是一个艺术形象,这个典型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永远不会消失。
4.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但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小说塑造这个人物的意义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论述类文本阅读
④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在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带其中,身心交瘁。
⑤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充斥着扭曲。
⑥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⑦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
(选自2008年3月6日《新华日报》)
1.下列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一项是( )
A.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
B.对事业缺乏激情,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人缺乏感情,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C.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忙碌着。
D.精神追求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
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思想评论,围绕“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这一论题,联系生活实际,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B.一个人禁不住物欲的诱惑,不能泰然面对挫折,是因为他不能正确认识时代的特征,缺乏社会责任感。
C.文中引用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的话,进一步揭示了“精神亚健康”症状的实质,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D.本文第六段在前两段论述的基础上,指出全球化、世俗化的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从更高的层次来论述中心,增强了论证的深度。
3.第②自然段说:“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到‘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试结合文本分点简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德国制造”已成了世界市场上“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最近,德国机械及设备制造协会宣布,德国机械制造业出口继续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德国制造”长盛不衰呢?德国制造科技协会负责人莱布博士自豪地说,德国用化工、电器、光学等新工业产品赢得了市场,德国工业的基础就是“制造科技”。德国依赖其在传统技术和高 新技术领域的雄厚实力,成为世界第二大技术出口国和欧洲创新企业密度最高的国家。
莱布博士认为,德国“制造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政府的指导协调 密不可分。为了使“制造科技”持续发展,德国确立了三大发展目标:“绿色制造”、“信息技术”和“极端制造”。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德国推出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绿色制造计划”。德国目前已有60种类型、3500个产品被授予环境标志。其中水溶油漆自1981年被授予环境标志以来,出口量增加很多。2002年,一项总投资额达36亿欧元的“2006信息技术研究”计划也在德国推行。该项计划以纳米微电子技术、软件系统、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基础与服务的研发为支柱,旨在实现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此外,微型技术也成为德国提升制造业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极端制造是指在极端条件下,制造极端尺度或极高功能的器件和功能系统,集中表现在微细制造、超精密制造、巨系统制造等方面,如汽车安全气囊、医疗用的微管道试剂测试设备等。
“德国制造”根植于科研机构,科研“沃土”源源不断地为其输送养料。300多所高等院校、数以百计的研究机构,“制造科技”都是其研究的重点。在研发方面,德国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专利数量居世界前列。同时,德国还制定了很多制造业的“德国标准”。据统计,“德国标准”每年为德国贡献约160亿欧元。
莱布博士指出,尽管国库资金紧张,但联邦教育和研究部今年增加了20%以上的预算,而去年教育研究经费达到93亿欧元。德国有一支将“制造科技转变成产品”的高水准技术工人队伍,而这离不开德国的技术教育。在德国人看来,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学历教育同等重要。
德国制造业正因为一直把科学技术创新当作提高制造水平的宝典才使自己一直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下列与“德国制造”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德国制造的机械和设备质量高、信誉好,“德国制造”几乎成了一个品牌,而不仅仅是用来标明这些工业产品的产地。
B.“德国制造”之所以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是因为有“制造科技”作基础。
C.德国机械制造业出口持续占据着世界第一的位置,从而为“德国制造”赢得了极高的信誉。
D.德国在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领域的雄厚实力,保证了“德国制造”的高质量。
2.下列对“德国制造”长盛不衰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国是世界第二大技术出口国和欧洲创新企业密度最高的国家。
B.政府为制造业确立“绿色制造”、“信息技术”和“极端制造”三大发展目标,对制造业的发展进行指导和协调。
C.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科技研发的力度,保证技术水平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D.政府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汽车安全气囊是德国制造业生产出的极端尺度的高技术含量器件。
B.德国政府在环境保护和资源问题上的清醒认识必将使德国制造业继续占据世界领先的位置。
C.高 等院校是“德国制造”的科研“沃土”,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了大批高水平技术工人,可以说教育是德国制造业保持领先的根本原因。
D.德国制造业的成功启示我们,只有通过科学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制造水平,我国制造业才能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潜规则的文化心理根源
“名实分离”的潜规则现象,在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国的传统社会,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名实分离”的社会。而这与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息息相关。在这些深层文化心理气质中,包括:执著于人世与现世、重视历史经验与人际情感、轻视彼岸世界、反感抽象思辨的实用理性;追求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实现自身价值、根据情境定位人生目标与行为策略的价值取向与行动倾向;追求内向超越而不是外向超越,通过改变自身而适应世界的行为倾向;在经与权、常与变中的执两用中、不拘不泥的中庸思维;以及视社会和人际等级为合理、并作为具有差序性的人格观内化于心。这些文化心理又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得到塑造且维系,形成了一种百姓日用而不知或者熟视无睹但又在事实上主导人们行为的习惯。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过分膨胀的行政权力,尤其是王权对文化心理的构建力量。
具有普遍主义的规则很难行得通,因为对差等的默认与赞同已经成为一种心理需求,我们从根本就未想过要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而认为是规则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规则。在这样一种文化心理氛围中,很难产生现代法治所必需的“程序正义”的思想,对于杀人犯、贪污犯的态度“必欲杀之而后快”,而不必经过正当的程序审判,审判这种形式化的东西,并不触及我们认为的“正义的本质”。在义利之辩和公私之争中,义与公取得了道德上的绝对优先地位而不容置疑,义利之辩更成为君子小人乃至人禽的分野标志。在这种强大的文化 力的制约下,社会生活中无可避免的利益之争只能转而以各种婉转扭曲的姿态迎合既定的文化价值品味。于是,阴奉阳违成为一种必须的存在策略,左右逢源成为人所追求的目标,拿捏分寸、练达人情更成为做人的必修课,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终其一生,无所逃遁。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少在观念上法律取代了行政权力和意识形态在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中的核心地位。但由于传统的巨大惯性,人们的具体行动往往依然遵照既有的模式,以一种完全被动的方式适应新的框架和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现代性的“入侵”,导致了“潜规则”的普遍“现身”和“显形”,“潜规则”不过是古已有之的陈规陋习在现代社会的“灵魂附体”、演变成“于今为烈”的表象。在这种表象之后,实质上意味着现代性规则对现代生活的全面渗透,以及传统文化心理在面对全新社会规则时的“内分泌失调”。
(《南开学报》2009年第4期节选)
1.对“程序正义”与“正义的本质”的性质差异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是“普遍主义的规则”与“社会道德认同”之间的差异。
B.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对犯罪者“必欲杀之而后快” 不同文化心理。
C.是“人适应规则”与“规则适应人”的分别。
D.是“现代法治的程序审判”与“义利之辩成为人品的分野”的评判方式的不同。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造成了过分膨胀的行政权力,尤其是王权力量,进而构建了“名实分离”的传统社会。
B.“潜规则”就是一种百姓日用而不知或者熟视无睹但又在事实上主导人们行为的、不具备正当性的惯习。
C.无可避免的利益之争只能以各种婉转扭曲的姿态迎合既定的文化价值品味,正是“程序正义”所起的作用。
D.“潜规则”的普遍“现身”和“显形”,意味现代性对传统文化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潜规则”。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作为惯习的“潜规则”产生的文化心理可知,“潜规则”下的行为利益并不局限于经济利益。
B.当今社会,人们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潜规则”的出现也随之愈演愈烈。
C.当人们实实在在地享受着法制社会进步的果实时,也不时窥视着社会规则的“灵活性”,以期能左右逢源。
D.现实生活中,坚守规则的人往往不受欢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被用来为“潜规则”下的权变作解释。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气势豪迈的词儿正在流行起来,这个词儿叫做:打造文化。 常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这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经有的文化还需要打造吗?前不久,听说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大唐文化”。听了一惊,口气大得没边儿。人家“大唐文化”早在一千年前就辉煌于世界了,用得着你来打造?你打造得了吗?
毋庸讳言,这些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振兴当地的文化。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但这种“打造”还是造不出文化来。打造这个词儿的本意是制造。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是可以打造出来的。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从来不是人为地打造出来的。温文尔雅的吴越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美国人阳刚十足的牛仔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巴黎和维也纳的城市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苗族女子灿烂的服饰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
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你可以奋战一年打造出一座五星级酒店,甚至打造出一个豪华的剧场,却无法制造一种文化。正像我们所说,使一个人富起来是容易的,使一个人有文化哪怕是有点文化气质可就难了。换句话说,物质的东西可以打造,精神文化的东西是不能用打造这个词儿的。难道可以用搞工业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建设?那么为什么还要大喊打造文化?仅仅是对文化的一种误解么?
坦率地说,打造文化叫得这么响,其中有一个明显的经济目的 ——发展旅游。因为,人们已经愈来愈清楚:文化才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一切文化都是个性化的。文化的独特性愈强,旅游价值就愈高。文化是老祖宗不经意之间留给后人的一个永远的“经济增长点”。那么在各地大打旅游牌的市场竞争中,怎样使自己的文化更响亮、抢眼、冒尖、夺人?一句话,看来就得靠“打造”了。
很清楚了,这里所谓的打造文化其本质是对原有文化的一种资源整合,一种商业包装,一种市场化改造。当今有句话不是说得更明白吗?要把某某文化打造成一种品牌。品牌是商业称谓。文化是没有品牌的。中国文化史从来没有把鲁迅或齐白石当作过“品牌”。鲁迅和齐白石也不是打造出来的。当下的打造文化者也并不想再打造出一个鲁迅或齐白石,却想把鲁迅和齐白石当做一种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所以伴随着这种商业化的“文化打造”,总是要大办一场大哄大嗡的文化节来进行市场推广。
进而说,如果用市场的要求来打造历史文化,一定要对历史文化大动商业手术。凡是具有趣味性和刺激性、吸引与诱惑人的、可以大做文章的,便拉到前台,用不上的则搁置一旁。在市场霸权的时代,一切原有的文化都注定地要被市场重新选择。市场拒绝深层的文化,只要外表光怪陆离的一层。此外,市场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还要对原有文化进行再造。涂脂抹粉,添油加醋,插科打诨,必不可少。与此同时,便是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再有,就是假造的景点和重建的“古迹”。这儿添加一个花里胡哨的牌坊,那儿立起来一个钢筋水泥的“老庙”,再造出一条由于老街拆光了而拿来充当古董的仿古“明清街”。街两边的房子像穿上款式一样的戏装那样呆头呆脑地龙套似地站着,文化便被打造成了。
这里边有文化吗?真实的历史文化在哪儿呢?打造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文化”?伪文化?非文化?谁来鉴别和认定?反正前来“一日游”的游客们只要看出点新鲜再吃点特色小吃就行,没人认真。也许那些对当地文化一无所知的洋人们会举着大拇指连声称好,凑巧被在场的记者拍张照片登在转天报纸的头版上,再写上一句“图片说明”:“东方文化醉倒西方客。”
(选自冯骥才《文化可以打造么?》)
1.下列对有关“打造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自然积淀而成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
B.打造文化在当前之所以叫得这么响,因为文化是直接和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所以打造文化应运而生。
C.打造文化是对原有文化的一种资源整合,一种商业包装,一种市场化改造,这才是打造文化的本质
D.打造文化者不能打造出一个鲁迅或齐白石,却可以把鲁迅和齐白石当作一种旅游品牌“做大做强”
2.下列分析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
A.打造的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地创造文化,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
B.打造文化都是政府行为,其本意是为了弘扬和振兴当地的文化。
C.文化不能像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那样通过努力打造出来。
D.打造的文化是老祖宗不经意之间留给后人的一个永远的’’经济增长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打造文化者可以通过整合,包装,改造完成真正的文化建设。
B.在市场霸权的时代,文化的浅薄化是市场化的必然。
C.打造文化之风致使许多旅游景点充斥着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
D.如今,许多游客所游历的景点是打造出来的并非原滋原味的文化。
标签:高二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