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2015—2016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编辑:sx_gaohm

2015-10-29

高中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希望你喜欢。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27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宫绦(tiáo)   商埠(bù)    纨绔(kuà)    敛声屏(bǐng)气

B. 忖度(duó)    瞋(zhēn)视  谬(miù)种    少不更(gēng)事

C. 窈(yǎo)陷      江渚(zhǔ)     千载(zǎi)    咬文嚼(jiáo)字

D. 砧(zhēn)板     商贾(jiǎ)     残骸(hái)      力能扛(káng)鼎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笑魇    缜密    蘖根祸胎    甜言蜜语

B. 寒暄    绸缪    娇生惯养    百无聊赖

C. 鬼秘    执拗    挺而走险    杯盘狼藉

D. 杀戮    溯源    各行其事    过尤不及新课标 第一 网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学生处在生长发 育阶段,诸多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认真地加以      ,以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②当公安人员向他了解犯罪分子情况时,他说话显得很      ,但最后在正义的感召下,说出了犯罪分子犯罪的全过程。

③祥林嫂讲起阿毛的故事,打动了许多妇女的心,她们      伤感,落泪。

A.疏通   隐晦   无不        B.疏导   隐晦   不无

C.疏通   隐讳   不无        D.疏导   隐讳   无不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诗要苦思冥想,处心积虑,炼字之苦可见一斑。

B.乌江自刎前,项羽一再哀叹“此天亡我,非战之最也”,他最后终于乐天安命了。

C.他昨夜休息得不好,起床时十分疲倦,睁不开眼睛,简直六神无主。

D.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百无聊赖地去翻案头的旧书。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地一项是(  )

A.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为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B.“啊,”他说:“我依旧是个老头儿,不过我不是赤手空拳罢了。”

C.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学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

D.后面的婆子们也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周立波在他主持的节目“壹周立波秀”里批评了很多人,虽然他的言辞尖刻甚至偏激,但是谁也不能 否认他说的没有道理。

B.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信息干扰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C.重庆2011“春风行动”暨农民工就业创业主题月活动正式启动,40个区县同步举办招聘会,2200多家用人单位共提供了12万余个工作岗位,挽留准备外出的务工人员留乡工作。

D.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     。     ,     ,     ,   。   ,

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⑤①②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③   C.⑤①②③④⑥   D.②⑤①④⑥③

8.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 一去/紫台 /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C. 寒衣/处 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D.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9.对下列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 分:料,料想。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 ”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