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沪教版高二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编辑:

2015-12-11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1 ⑴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⑵                     ,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⑶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⑷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⑸夕阳下,酒旆闲,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⑹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7)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

(关汉卿《窦娥冤》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7分)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马致远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12.“南吕”是宫调,“四块玉”是_______,“马嵬坡”是_____。(2分)

13.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睡海棠,春将晚”,这是以花喻人,说杨贵妃就像晚春时节的睡海棠一样娇柔妩媚。

B.“恨不得明皇掌中看”,是说杨贵妃恨不得让唐明皇把她像海棠一样放在手掌上把玩观赏,表现了她恃宠娇恣的心态。

C.此曲前半部分(以“不因”为界)主要是描写,着重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荒淫作乐的生活,简明精炼,为后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

D.此曲化用了李白“蜀道难”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唐明皇因红颜误国而仓皇西逃,前路莫测。

14.有人说此曲后半部分把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归咎于杨贵妃,是沿袭了“女色误国”的传统论见,体现了作者的偏见,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谈谈看法。(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4分)

①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②是岁登第,轼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③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长短,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策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生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④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选自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15、解释画横线的字词。(4分)

①读之至流涕                       ②皆得从之游

③无一不酬者                       ④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16、下列各选项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两项(    )(    )(2分)

A.先生奇轼言

B.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

C.已星散去

D.孰能一之

E.由是人颇异之

17、选出与“士有自京师来者”句式相同的一项(    )(2分)

A.此四人者,人杰也。

B.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C.轼始见知于欧阳公

D.遂诈为粮车三百乘

E.安得不汝怒耶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19、第③段为什么要写“古之君子”?(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0-22题(8分)

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凡属鸣禽,皆当以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然非树木无心,人无心耳。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20、作者提出种柳树“兼为悦耳”,这是因为           (用原文回答)(2分)

21、第二段中说道:“鸟音宜晓听”而“独宜于晓也”,其原因是:(4分)

②                                                                

2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先从垂柳之可爱写到蝉附鸟集,因而能让人“时闻鼓吹”,“耳则无时不悦”,于蝉唱鸟鸣中产生一片悦情,寻觅到一种生活的乐趣。

B.接着写鸟在白天有“虑患之念”,故“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清晨则无“防患之心”,故“自能毕其能事”“一鸣惊人”,两相对比,突出“鸟音宜晓听”的观点。

C.文中由“悦耳”引出一段关于“鸟声”的探幽发微的议论,句句写鸟,又似句句非止于写鸟:晓时鸟鸣,一无所虑,其声清越明澈,自由透脱,此间岂无寄欤?

D.末段由“种树之乐”写到种树之“不便”在于“枝叶繁冗,不漏月光”,这是“树木无心”与“人无心”造成的。看似闲笔,实则体现了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思考。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高二必修三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质量检测(含解析)

高二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训练(含解析)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