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粤教版高二必修4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编辑:sx_gaohm

2016-02-22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必修4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精品学习网一直陪伴您。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弱冠/夺冠 几何/窗明几净 竭诚/竭泽而渔

B.亲切/亲家 呼吁/长吁短叹 提供/供认不讳

C.熨斗/熨帖 标识/博闻强识 脉搏/含情脉脉

D.嗔怪/瞋视 渎职/买椟还珠 翁媪/面带愠色

解析:选B。A项分别读ɡuàn,jǐ/jī,jié;B项分别读qīn/qìnɡ,yù/xū,ɡōnɡ/ɡònɡ;C项分别读yùn/yù,zhì,mài/mò;D项分别读chēn,dú,ǎo/yù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期待已久的《华尔街2:金钱永无眠》终于上映了,观众们拍手称快,既被电影史诗般的气质所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B.这篇文章分析了历次国学热背后潜藏着的怯懦与推诿的群体心理,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惰性与责任缺失,力透纸背,引人深思。

C.中国制造业的冲击使美国失业率大幅提高,甚至导致美国经济的萧条,对这种祸起萧墙的现象,美国朝野众口一词,将解除困境的希望寄托在逼迫人民币升值上。

D.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水平落后,这不是新闻;尽管从过程看,昨日清晨的那场欧洲冠军杯大战称不上经典,但仍足以令中超显得相形见绌。

解析:选B。A.拍手称快:拍着手大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感情色彩不当。B.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可形容文章深刻有力。C.祸起萧墙:比喻祸乱自内部产生。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与语境不符。D.相形见绌:和另一个人或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显得”与“相形见绌”词义重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像疯子一样到处寻找墨尔基阿德斯,想让他来揭示一下这场神话般的噩梦中的无穷。

B.贝克特的创作从一开始就走的是远离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条创作道路。

C.这个斑点打断了我这个幻觉,我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过去的幻觉,是一种无意识的幻觉,可能是在孩童时期产生的。

D.小说所叙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故事,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解析:选D。A项缺 宾语,应在“无穷”后加“秘密”;B项语序不当,“一条”应放在“远离”前;C项主语不一致,“我觉得”前应加“使”。

4.依次填充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先生确乎不是个“冷静”的人,他的憎正是由于他的爱,________________。这是“理智”的结晶,可是不结晶在冥想里,而结晶在经验里;经验是“有情”的,所以这结晶是有“理趣”的。开始读他的《随感录》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他所指出的“中国症结”,自己没有犯过吗?不在犯着吗?可还是常常翻翻看看,________________。

①他的“热讽”其实是“冷嘲”②他的“冷嘲”其实是“热讽”

③一面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一面却又往往 觉得毛骨悚然④一面觉得毛骨悚然,一面却又往往觉得他所嘲 讽的愚蠢可笑

⑤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笑中的泪”吧⑥吸引我的是那“笑中的泪”,也是那笑吧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解析:选A。第一处选②,句式协调,内容合理;第二处选③,③与上下文联系密切;第三处选⑤,⑤符合递进关系,反映体会得深刻。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认,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愿以身居作      居作:作佣人

B.鸿并绝不娶   并:全部

C.简斥数妇   简:直接

D.无乃欲低头就之乎   就:投身、屈就

解析:选C。简:挑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因为执勤/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今乃衣绮缟,傅粉墨/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以观夫子之志耳/舞幽壑之潜蛟

解析:选A。A.连词,因为;介词,把。B.介词,替、给。C.副词,竟然、却。D.助词,的。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鸿崇尚节操的一项是(3分)(  )

①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②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④居庑下,为人赁舂 ⑤七日而鸿不答 ⑥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解析:选C。①写梁鸿葬父,与“崇尚节操”无关。④写梁鸿为了生存而替人赁舂,与“崇尚节操”无关。⑥写梁鸿著书情况,与“崇尚节操”无关。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他死后,人们都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其实孟光早已有隐居的准备。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排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

解析:选A。A项,原因是“而不为章句”,并非因为家境贫寒。

9.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邻 家 耆 老 见 鸿 非 恒 人 乃 共 责 让 主 人 而 称 鸿 长 者 于 是 始 敬 异 焉 悉 还 其 豕 鸿 不 受 而 去  归 乡 里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而见择,敢不请罪。(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2)①曾经不慎遗留火种(引起火灾)蔓延到别人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问他们损失了什么,把猪全部拿来赔偿他们。②现在被(您)舍弃,我哪里敢不向您请罪呢。

参考译文:

梁鸿的字叫伯鸾,是扶风平陵县人。父亲梁让,王莽时候做城门校尉,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卷着把父亲埋了。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独特的节操,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著述。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受灾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部拿来做赔偿。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做工来抵。”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们做杂务,早早晚晚从不懈怠。那家邻居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怪那家主人,并称赞梁鸿忠厚老实。从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鸿,觉得他很特别,把猪全部还给梁鸿。梁鸿不接受,离开返回自己家乡。

有势力的人家羡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很多人家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姓孟人家有个 女儿,形状肥胖丑陋黝黑,力气很大,能举起石臼,不想匹配婚嫁,年龄都到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什么原因,那女子说:“要得到梁伯鸾那样贤能的。”梁鸿听了就下礼聘了她。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答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请求说:“我私下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对待过几个男子。现在我被您舍弃,哪敢不向您请罪。”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你现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的意愿呢?”妻子说:“只是看看你的志向罢了。我自有隐居的服装。”就重新把头发梳成椎形的髻,穿上粗布衣服,做着女人的活计到梁鸿的面前来。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喽!”于是给她起了个字叫德曜,取了个名叫孟光。

生活了一段时期,妻子说:“常听先生想隐居避患,为何现在还不行动?难道如此苟且偷生?”梁鸿说“对。”于是共同到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来到吴,依附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厢房,给人做雇工舂米。每当打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从不敢在梁鸿面前直接仰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伯通看到了感到很奇怪,说:“那个打工人能让他的妻子如此敬畏他,不是平常人。”就让他在家里住。不干那些杂事。梁鸿闭门著书十余篇。等到梁鸿死后,伯通要了一块地将他葬在吴要离墓旁。众人都说:“吴要离是壮烈之人,梁鸿品性清高,可以让他靠近要离。”葬完,妻子回到扶风老家。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注】。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 金觥:大酒杯。

(1)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词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行)②上阕前后对比: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

(2)①“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②词人毕竟历经沧桑,重听旧曲,豪放话语之中抑郁之意、矛盾之情也是十分明显的。

参考译文:

十年前,酒席宴上我是荣耀的客人。春风得意前途一片明亮。

如今好友相继离去,忧愁疾患,倍觉光阴的速度之快。

鬓发虽改但我心没改,席前仍然端起大酒杯,不减当年的豪情。旧曲重听,一遍一遍,就好像当年在醉里听到的一样。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6分)

(1)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2)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六则》)

(4)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5)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节选)》)

答案:(1)唯见江心秋月白

(2)多情自古伤离别

(3)思而不学则殆

(4)草色入帘青

(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2011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2~15题。

美和美的东西

蒋孔阳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它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 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从美的东西概括出美的概念来。

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 漂亮的小姐、一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美是难的。”

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它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 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汤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 史》或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其次,美的东西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者变成另外的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或山雨空濛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而当杜甫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雨,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第三,美的东西不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有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某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互相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白;谈到声,它有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

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A.从美的本质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

B.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定就美。

C.梅花的美丽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

D.在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

E.斑马身上的黑、白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

解析:选AE。A项“漂亮的姑娘”是美的东西,该项把“美”与“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E项的说法和原文倒数第二段的内容矛盾。这一段说明不能用固定的东西,如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而E项是用斑马的颜色来说明斑马的美,很显然是不对的。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

B.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

C.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

D.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

解析:选D。D项中“美的问题并不复杂”是错误的。第三段中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的结果是“美是难的”,而且从全文的叙述来看,都说明美的问题不简单。

14.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中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语境,两个“味”的意义各不相同。由“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句可知,前者指本义,后者则为比喻义。

答案:第一个“味”:人的味觉品尝到的酸甜苦辣等味道。

第二个“味”:超越于酸甜苦辣等具体味道之上的事物的美。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