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07-06
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为大家编辑了高二语文下学年期末综合测试题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和小编一起加油努力吧。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
(1)“您认为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我认为是幸运。”美国西部时间2008年10月13日下午5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举行了钱永健和媒体的电话记者会。平素治学严谨的钱永健再次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特点。
(3)这位不喜张扬的学者进一步解释说:“全世界众多优秀的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了非凡、杰出的贡献,他们的勤奋和奉献代表着科学的精神,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而我只是幸运的那一个。”
(4)确实,在同事和学生眼中,56岁的钱永健外表实在很不起眼,“走在大街上,没人能看出他是科学家”,更别说是今年新出炉的诺贝尔奖得主。
(5)平素不拘小节的他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拎着头盔进实验室。闲暇时弹钢琴,爱好潜水,还参加了圣地亚哥的半程马拉松比赛。衣着打扮从不讲究,只是喜欢穿粗斜纹的棉布衣服。
(6)但普通不等于平凡,仅靠谦虚不可能摘取科学界最高奖项。
(7)钱永健的天分与成就是圈内人士公认的。
(8)钱永健长期的合作者、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国家显微成像与研究中心的主任马克•爱利斯门说:“钱永健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人,他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脑,不仅因为他能够深入思考如何填补已知科学领域的空白,更因为他知道如何发现新问题。他挖掘得很深,理解问题又快,还擅长把问题的各部分统一起来看,发现新的研究工具,以此帮助其他科学家挖掘其他新问题。”
(9)凭着在化学与生物学方面的天分,钱永健在历经了无数次的实验后,终于找到了让绿色荧光蛋白更亮更持久发光的方法,并创造出了更广泛的荧光蛋白色彩,包括黄、蓝、橙等颜色。绿色荧光蛋白为生物学与医学实验带来革命,它发出的荧光像一盏明灯,帮助研究人员发现生命体在分子层面和细胞层面的诸多反应。美国国家幼儿健康与人类发展学会的细胞生物学负责人杰尼佛说:“钱永健有巨大的影响,正是他,展示了以绿色荧光蛋白为基础的反应物的一系列应用可能,并推动了这一切在生物学界的使用。钱博士对于细胞生物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0)对此,钱永健谦虚地强调,自己并不是荧光蛋白的发现者,只是那个“制造工具的人”,“我只是将一本晦涩的小说变成了一部通俗的电影而已”。
(11)钱永健因为在荧光蛋白研究领域的成果,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其实,兴趣广泛的他,并非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这条道路。
(12)对于自己的科研生活,钱永健曾有一句话:“你的科研应当理想地贴合你的兴趣,这样,当你遇到那些不可避免的失败时,才会有一些内在的快乐支持你。”这句话,似乎正是他人生的写照。
(13)钱永健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上小学时,父母买了一套化学实验用具给他,不久,家里的地下室就成了他的“小化学实验室”,摆满了他的瓶瓶罐罐。不过,钱永健很快就对这一套安全的化学装置感到了厌烦:“在学校的图书馆,我发现了一本老旧的化学课本,里面有一些更有意思的化学实验。”于是,钱永健开始“玩”起更危险的化学实验,甚至开始接触火药。16岁时,钱永健获得了西屋科学天才奖,当时他研究的是如何将金属融进硫氰酸。西屋科学天才奖是全美最久远也是最负盛名的科学类奖项,获奖者经常被看作“小诺贝尔奖获得者”。之后,他进入哈佛大学念书。在剑桥大学深造时,他想做一些更有意思的事,所以从化学转到了分子生物学,又转到了海洋学。“最后,我终于明白,我根本不关心海藻的深度问题”。于是,钱永健又从海洋学转到了生理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当时,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人脑,这对于他来说更有研究乐趣。此后,他又“回归”化学,开始了自己对于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之路。对于他来说,下一步的目标,是自己的发明能应用于癌症研究。
(14)钱永健对于荧光蛋白是否可以用在神经生物学以及癌症研究方面特别有兴趣。“我一直想在临床方面做一些与我事业相关的事,”他说,“如果可能的话,癌症就是终极挑战。”
1、简述钱永健对生物细胞发展所起的作用 。(3分)
2、第(13)段罗列钱永健兴趣变化过程的用意是 (2分)
3、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钱永健认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是幸运,为了再次显示他与众不同的特点。
B、本文对钱永健“普通人”的描写是为了烘托他的不平凡,欲扬先抑。
C、钱永健大脑的美丽在于他能够发现新问题填补科学空白。
D、钱永健打算将自己的发明应用于癌症研究与他之前所说的“我只是那个制造工具的人”形成呼应。
4、文中“‘我只是将一本晦涩的小说变成了一部通俗的电影而已’”的含义是
。(2分)
5、根据文意,谈谈个人成功需要具备的条件,并就其中一个角度结合具体实例简要分析。
(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
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
曹靖华
幼年读书,遇“服之不衷,身之灾也”,曾想:衣所以蔽体,御寒而已。怎么穿得不当,还足招祸?遇孔丘“微服而过宋”,曾想:像所谓“万世师表”那样方正、古板,道貌岸然连走路都“行不由径”,吃饭也“割不正不食”;一旦人要杀他,为了避免人注意,怎么还把平常的衣服都换了逃走呢?此外还遇到许多有关穿着的话,当年都不求甚解,终以不了了之
且说当年北京,我总觉有所不同。尽管岁月飞逝,人事沧桑,而阴丹士林一类的蓝大褂“江山”,总稳如磬石。男女老幼,富贵贫贱,无不甘为“顺民”。春夏秋冬,时序更迭,蓝大褂总与其主人形影相随也。实在说,蓝大褂在长衣中也确有可取之处:价廉、朴素、耐脏、经磨,宜于御风沙……对终日在粉笔末的尘雾中周旋的穷教书匠说来,更觉相宜:这不仅使他雪人似地一出教室,轻轻一掸,便故我依然,且在一些富裕的同类和学子面前,代他遮掩了几许寒酸,使他侧身“士林”,满可无介于怀了
不仅此也。在豺狼逞霸,猎犬四出的当年,据说蓝大褂的更大功能,在于它的“鱼目混珠”。但其实也不尽然。同样托庇于蓝大褂之下,而竟不知所终者,实大有人在!不过同其它穿着相比,蓝大褂毕竟“吉祥”得多了。虽然这是无可奈何中的聊以自慰的偏见而已
某年秋夜,一个朋友把我从天津送到北平。另一个朋友相见之下,惊慌地说:“呀,洋马褂!不行,换掉,换掉!” 我窘态万状,无言以对。殊不知我失掉“民族形式”的装备也久矣。他忽然若有所悟地转身到卧房里取了一件蓝大褂,给我换上,就讲起北平的“穿衣经”来
实在说,我向来是不喜欢“洋马褂”,钟爱蓝大褂的。不过这以前,此一地,彼一地也。穿着蓝大褂在异邦马路上行走,其引人注目,正不亚于狗熊在广场上表演。而现在和蓝大褂重结不解之缘,恰是“适怀我心”了
不久,我就穿着这“适怀我心”,而且又能“鱼目混珠”的蓝大褂,到了阔别的十里洋场。
不知怎的,也许因为久别重逢,分外兴奋了吧,我这如此“土气”的蓝大褂,昨天整整半日,鲁迅先生仿佛都没有发觉。第二天用过早饭,一同登楼。坐定之后,正不知话题从何开始。窗明几净,鸦雀无声,旭日朗照,满室生辉。我们洽谈闲适,万虑俱无。如此良辰,正大好倾谈境界也。这时鲁迅先生忽然把眉头一扬,就像哥伦布望见新大陆似的,把我这“是非之衣”一打量,惊异地说:
“蓝大褂!不行,不行。还有好的没有?
我感慨地说:“北方之不行也,洋马褂……”
他没待我说完,就接着说:“南方之不行也,蓝大褂呀!洋马褂倒满行。还有好的没有?”
我一面答有,一面把那顿成“不祥之衣”的蓝大褂下襟,往起一撩,露出了皮袍面:这是深蓝色的,本色提花的,我叫不出名字的丝织品。堪称大方、素雅,而且柔和、舒适
鲁迅先生一见,好像发现了我的保险单一样,喜不自胜地说:“好,好!满及格!”
他放心了。面露微笑地喷了一口烟说:“没事别出门。真要出门时,千万不能穿这蓝大褂。此地不流行,否则易被注意、盯梢,万一被盯上可不得了!”
当时的确如鲁迅先生所说:“沪上实危地,杀机甚多,商业之种类又甚多,人头亦系货色之一,贩此为活者,实繁有徒,幸存者大抵偶然耳。” 接着他就谈到不但要注意穿着,而且要注意头发梳整齐,皮鞋擦光等等。蓬首垢面、衣冠不整、外表古怪,都足引起注意,闹大乱子。连举止也都要留神…
“这是用牺牲换来的教训呀。”
他结论似地这么来了一句,又点起一支烟,吸了一口,若有所思地沉默了一下,接着说:“在上海过生活,就是一般人穿着不留心,也处处引起麻烦。我就遇到过。”
他又喷了一口烟,停顿了一下,用说故事的口气,从容不迫地一边回忆,一边说起来:
“有一次,我随随便便地穿着平常这一身,到一个相当讲究的饭店,访一个外国朋友。饭店的门丁,把我浑身上下一打量,直截了当地说:‘走后门去!’
这样饭店的‘后门’,通常只运东西或给‘下等人’走的。我只得绕了一个圈子,从后门进去,到了电梯跟前,开电梯的把我浑身上下一打量,连手都懒得抬,用脑袋向楼梯摆了一下,直截了当地说:‘走楼梯上去!’
我只得一层又一层地走上去。会见了朋友,聊过一阵天,告辞了
据说这位外国朋友住在这里,有一种惯例:从来送客,只到自己房门为止,不越雷池一步。这一点,饭店的门丁、开电梯的,以及勤杂人员等等,都司空见惯了。 不料这次可破例了。这位外国人不但非常亲切而恭敬地把我送出房门,送上电梯,陪我下了电梯,一直送到正门口,恭敬而亲切地握手言别,而且望着我的背影,目送着我远去之后,才转身回去。刚才不让我走正门的门丁和让我步行上楼的开电梯的人,都满怀疑惧地闭在闷葫芦中……
他喷了一口烟,最后结束说:“这样社会,古今中外,易地则皆然。可见穿着也不能等闲视之呀。”
1961年9月3日
6、本文写到了曹靖华与鲁迅先生交往的旧事,高中课文中收入了萧红撰写的与鲁迅先生交往的散文,题目是《 》。(1分)
7、根据文意,“蓝大褂”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8、划线句“穿着蓝大褂在异邦马路上行走,其引人注目,正不亚于狗熊在广场上表演。”一句的表达效果是 (2分
9、鲁迅先生看到“我”的皮袍面,“好像发现了我的保险单一样,喜不自胜”的原因是 。 (2分)
10、对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 (6分
A、本文行文舒缓自然,语言诙谐风趣,有散文大家的风度。
B、本文结构颇有特色,看似散漫无边,实际始终贯穿着一条线索,那就是作者由北京到上海的行程。
C、作者回忆了与鲁迅先生的交往,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D、文章首段提及孔子“微服而过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服之不衷,身之灾也”的道理。
E、文章表明穿着问题至关重要,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穿着不当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F、本文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炉,灵活多姿,毫无刻意雕琢的痕迹
11、文章对鲁迅先生的刻画很有特色,请任选一角度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分
12、怎样理解文章末段的含义?(3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6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13、(1)蹑足行伍之间, 。(贾谊《过秦论》)
(2)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3)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4)吴宫花草埋幽径,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5)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6)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7) ,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8)失之东隅, 。(《后汉书》)
标签:高二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