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10-21
【参考答案】
一、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将ABCD四个选项分别放回原文,然后一一对照,找出其中的表述差误。B项,不属于“网生代”电影的概念,而是“网生代”的概念。由选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可以判断。
本题答案是B。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在整体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把四个选项分别放回原文,然后一一对照,加以区分。A项,“都对电影产业产生了颠覆性的机遇和挑战”错,根据选文第一自然段可知,前者对电影业产生的是冲击,后者才是颠覆性的机遇与挑战。
本题答案是A。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行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媒介形式的更替而颠覆”错,根据选文倒数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可知,选项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本题答案是C。
二、4.B 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5.B 【解 析】明朝以前的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
6.C【解析】不是司马光怀疑,是有人怀疑。
7.(1)(5分)李常捉到狡黠的盗贼,刺字为兵,让他在自己部下,李常很清楚盗贼聚居的地方,就破门而入,全部根除了他们。(关键字词:“黠”“麾下”“囊括”“根株”各1分,句子通畅1分)
(2)(5分)谏官刘安世因为吴处厚交付蔡确诗中有毁谤朝政之处,趁机极力攻击蔡确。李常上疏论述因为作诗判蔡确的罪,这不是用来淳厚风俗的办法。(关键字词: “谤讪”“因”“攻”“所以”各1分,句子通畅1分)
【参考译文】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年少时在庐山白石僧舍读书。考中进士后,留下他所抄录的书九千卷,为他的住处取名叫李氏山房。调任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发运使杨佐打算推荐他升官,李常推荐他的朋友刘琦,杨佐说:“世间没有此种风气很久了。”一起推荐他们。
熙宁初年,任秘阁校理。王安石和李常交好,让他任三司条例司检详官,改任右正言、知谏院。王安石立新法,李常参与讨论,不想实行青苗法收取息钱,到这时,上疏说:“条例司刚成立,已经导致朝廷内外的议论。至于均输法、青苗法,聚敛散钱收取利息,解析经书的义理时穿凿附会,人们又大为惊骇,这和王莽分割《周官》片言毒害天下有何差别!”王安石看到后,派遣亲近的人暗中表明意思,李常不因此而罢休。又说:“州县发散官方预储备供借贷的银钱,实际上不出本钱,勒索百姓出利息。”神宗责问王安石,王安石命令李常出具主要官吏的名字,李常认为这不符合谏官体制,落职为校理,通判滑州。一年多后恢复职务,任鄂州知州,移任湖、齐二州。齐州盗贼很多,没有一天不上报的。李常捉到狡黠的盗贼,刺字为兵,让他在自己部下,李常很清楚盗贼聚居的地方,就破门而入,全部根除了他们,半年间,杀七百人,让那些奸恶无处藏身。
哲宗即位,李常改任吏部侍郎,升户部尚书,有人怀疑他缺少才干气度,担心不能胜任,哲宗向司马光询问。司马光说:“使用李常主管国家财政,那么人们知道朝廷不急于征利,聚敛可稍稍平息了。”李常陈述时政得失,上书七件事,分别 是崇尚廉耻,保存乡举,区别守宰,废除贪赃,审理有疑问的案件,选择儒学师长,修改役法。当时差役、免役法没有确定,李常认为:“法无新旧,方便百姓的就好;论述不分他我,能够长久的就确认。现在让百姓都出钱,那么贫困的人难以办到;如果都出力,那么富裕的人难以忍受。分别听从他们的意愿,就可以长久了。”于是折中分条开列上呈。皇帝赦恩,免除市易拖欠赋税不满二百缗的,李常请求利息超过这个数也不收取。
被授予御史中丞,兼任侍读,加封龙图阁直学士。李常论取士,请分诗赋、经义为两科,以尽其所长。最初,黄河在小吴决口,议者打算从孙村口疏导黄河归还旧河道,如果这样,就要兴动劳役,李常说:“京东、河北饥饿困乏,不应该疏导黄河。”下诏命停止了这件事。谏官刘安世因为吴处厚交付蔡确诗中有毁谤朝政之处,趁机极力攻击蔡确。李常上疏论述因为作诗判蔡确的罪,这不是用来淳厚风俗的办法。刘安世一同弹劾李常,调任他为兵部尚书,他辞谢不就职。出任邓州知州,移任成都,在走到陕西途中,突然去世,终年六十四岁。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元佑会计录》三十卷。
(二)8.本题考查诗歌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诗歌所写景物的特点,然后根据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在诗歌中,景物描写往往具有衬托、渲染等作用。这首词上阕词人描绘的红花绿叶、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的美丽春光,都属于乐景,词人以此反衬了抒情主人公对日常生活的厌倦以及日日思君而不见君的烦恼之情。
答案示例:这首词上阕融情于景,描绘了红花绿叶、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的美丽春光,词人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了抒情主人公对日常生活的厌倦以及日日思君而不见君的烦恼之情。
9.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及其表现手法的能力。这道题共两问,第一问是分析诗歌形象。根据柳永的生活经历可知,写下层歌妓生活,是柳永词重要主题。这首词也不例外,词人怀着对歌妓的同情,表现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第二问是分析表现手法。上阕词人以大量笔触描写景物,这是衬托手法。另外,词人为了揭示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词人还运用了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以及虚实结合的手法。
答案示例:这首词词人以深切的同情,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上阕词人景物衬托、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了抒情主人公的厌倦与烦恼情绪。下阕词人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反映歌伎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另外,词人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还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阕实写,下阕虚写,虚实相济。
(三)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题,平时的背诵是关键,只有平时注意背诵,才能得心应手。另外,注意结合意境填写诗句,也就是在平时的背诵过程中,要注意理解诗句的含义。在默写诗句时,要避免出现错别字。(1)句中“错勘贤愚”易错;(2)句中的“榭”易错;(3)句中的“盈”易错。
答案示例:(1)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三、11.(1)C(3分)D(2分)E(1分)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不安于现状”“充满朝气”等分析依据不足。B项,“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不恰当。E项,“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不够恰当。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A项是对小说内容的概括,其中老人“浑身充满朝气”这一说法不对。B项是对人物情感和小说主旨的分析,句中说老人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无中生有,小说中并未谈及。E项“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不够恰当。CD两项是对文章内容和环境描写的分析。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答案】①一直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从未拥有过快乐的老人,受到那孩子的天真快乐的感染,目光久久不愿离开。②老人由原来的心有顾忌到不再恐惧,内心的愿望也得以实现,因此感到轻松愉快。③反映了老人临终时内心的欣慰,因为他终于玩了一次幸福孩子才能玩的游戏,又为自己想象了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堆”字,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大满足。
【解析】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人物心理活动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神态等描写,可以抓住环境描写、周围人的反映等。该题题干要求考生抓住老人的神态“笑容”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且在文中为学生画出了关于笑容的三次描写,为考生明确了答题区间,降低了答题难度。要注意的是,在分析老人的笑容时,要结合小说的情节加以理解,第一处的笑容出现是在老人看到孩子玩铁圈的时候,而且是“呆痴的笑容”,表明老人还只是停留在被孩子的天真快乐所感染的层次;第二次的笑容出现是在老人在郊区尽情地玩了铁圈之后,表明老人寻到孩童快乐,愿望实现的愉悦;第三次的笑容出现是老人临终之前,表达了老人愿望满足后的欣慰之情。
(3)【答案】①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老人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②反衬出铁圈给老人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快乐憧憬。③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
【解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小说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重要的描写手法,是小说常考的内容。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掌握环境描写的相关知识,其次要辨清它属于哪类环境描写,弄清它在小说中的位置,最后认真阅读相关文字,再联系人物、情节、主题作全面、准确的考量。该题中涉及的环境是社会环境,描写的是老人工作的生活环境,考生可以从人物的生活、心理、小说的情节加以分析。
(4)【答案】主题思想——铁圈是老人快乐梦想的象征:是童年的幸福,是亲情的温暖,是富贵的愉悦。情节结构——铁圈是贯串全文的线索:看玩铁圈——想玩铁圈——捡旧铁圈——自玩铁圈。人物塑造——铁圈是造成老人行为心理变化的催化剂,激起了长期生活在单调、麻木状态下的老人的内心追求,完成了追寻梦想的过程。
【解析】
试题分析:作答此题,应先选择分析的角度。如果从主题思想的角度分析,可分析在文中反复出现贯串全文的“铁圈”的象征意义;如果从情节结构的角度分析,可分析“铁圈”与情节的关系,即“铁圈”是小说的线索,所有的情节都是围绕着“铁圈”展开的;如果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可以分析“铁圈”与老人的关系,“铁圈”引起的老人行为心理的变化等。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标题式探究试题,答题应考虑以下几点:是否体现主题;是否表达情感;是不是线索;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是不是富有感情或悬念,引人入胜;是不是体现作者的构思;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该题题干十分明确,要求考生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陈述观点并作简要分析。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1)【答案】(5分)DB (选D得3分,选B得2分,选A得1分,选C.E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A项,材料只说他父亲是旧式文人,看不出是“书香世家”,选项是妄加猜度;C项,“这对他自己来说其实是一种牺牲”,曲解文意;E项,引文三句重点强调“我”以前不知道他的遗憾,以及对先生不为人知原因的反思。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需要逐项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排查。回答本题,需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先审清题干“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的要求,后把备选项与文本内容逐项比对,防止发生史实表述错误、分析感知不当等错误,在此基础上判断对错。
(2)【答案】(6分)①李政道、华罗庚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而他们的恩师叶企孙先生却不为人知,设置悬念,由此引出下文,启人思考;(2分)②突出体现了作为教育家的叶企孙先生的眼光及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2分)③李政道、华罗庚深情的话语既表明了先生善于培养人才,也表达了学生对先生的敬仰。(2分)
【解析】
【考点定位】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这类题目考生往往会丢三落四,一般只想到结构上的作用,而忽略了内容的作用。比如本题,可能学生都能答到“引出下文”,却答不出引出下文的什么;更多的同学不会结合具体的内容体会段落的作用,不知道到文中找出写李政道和华罗庚的内容,在具体分析这些内容和下文的关系。遇到这样类型的题目,考生一定要耐下心来,回归文本找到内容,再概括内容,先看写了什么内容,再看内容本身表现了什么;然后再看这一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
(3)【答案】(6分)①献身科学,积极探索,研究成果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多年。晚年研究科学史,一些科学史研究论文迄今还是研究科学史的样板;②虚怀若谷,无私奉献,团结同事,聘请了一批优秀学者到清华物理系任教;③关爱学生,悉心教导,鼓励帮助,为学生成才铺路;④热爱祖国,在国难期间,用实际行动和侵略者进行战斗。(每答对一点得2分,答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谈谈先生为人有哆些值得敬仰和纪念的珍贵品质”,这一题与文学类文本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传记文学中可以找到现成的文字,这些词语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文章一开始写李政道和华罗庚这二人,就体现了叶企孙先生关爱学生,为学生的成长铺路这一特点;文中写他聘请了一批优秀学者到清华物理系任教,体现了他虚怀若谷的精神;国难期间,他用实际行动和侵略者进行战斗,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传记类文学中也会考查人物的形象,只是它的提问方式与文学类文本有所不同,但是答题的方法大致一样。考生应先根据题干中的具体要求(比如是关于哪个方面的、哪个时期的)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域,再看有否作者或他人直接作出评价的词语,这样词语是可以拿来使用的,最后依据找到的内容进行概括。组织答案的时候要注意分条陈述,陈述的时候要注意采取总分的形式。
(4)【答案】(8分)①这是先生对我们民族苦难深重的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审视之后的觉悟。叶企孙先生生活的时代中国可谓内忧外患:外有列强侵略,遍地烽火;内则积贫积弱,被动挨打。先生痛感科学不兴,国家不强,民族难立。故有此深刻的认识。②这也是先生对中国科学界之同仁的激励与鞭策。在有人对我们民族研究科学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之时,先生并未轻言放弃,而是希望同仁充分认识到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努力钻研,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华民族是有无穷创造力的民族,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这更是先生及几代科学家科学强国的美好愿景。在完成我们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今天,科学强国,实干兴邦已成共识。(答出前两点各得3分,答出第三点得2分)
【解析】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是考查句子的含义。此类题目的解决方法有: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结构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对于本题中的这个句子,主要应采取语境分析法。考生一定要牢记一句话“以文解文”,文本是答案的来源。找到句子所在的语境,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再来分析句子的含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1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理解词语的含义,并区分近义词的用法是关键。三个成语都含有“轻蔑”之意。“嗤之以鼻”语义重,有时可以表示“讥笑”之意;“不屑一顾”不能;“不屑一顾”含有“因认为不值得看而不看”的意思,“嗤之以鼻”没有。“不足挂齿”,不值得提起,可用于自谦。
本题正确答案是D。
14.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原因是”与“造成的”句式杂糅。B项,语序不当,“进化、灭绝、起源”应该为“起源、进化、灭绝”。D项,结构混乱,“据最新消息”、“最新消息显示”选择其一。
本题正确答案是C。
1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我感到自己出现了视幻觉:光在闪烁”后面的分号可以判断,该句子应该是一组并列关系的排比句式,由此可以推断D项是正确答案。
本题正确答案是D。
1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通读语段,了解大意,把握上下句之间的关系。根据上句中“秋天昭示着繁华将逝”“暗示着寒冷将至”可以推断,①句应该填“总是有那么几分无可奈何的凄凉感”。根据“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可以推断,②句应该填“但也有唱反调的”。根据“美别具一格”等词,可以推断③句应该填“则是另一番气象”。
答案示例:①总是有那么几分无可奈何的凄凉感②但也有唱反调的③则是另一番气象
17.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是“构图要素”,二是“寓意”,再结合“1975—2015”字样、“龙头”所形成的“0”字以及红色背景,寓意不难理解。
答案示例:整个徽标全由数字组成,大大的“4”的右边,既像一个龙形的“0”,寓示康明斯中国四十周年,又像一个正在飞速旋转的“中国龙”,暗合康明斯动力制造的企业特点,寓示康明斯在中国的腾飞,“0”的下方用标有小小的“1975—2015”字样,表明了康明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整个徽标呈大红颜色,寓示康明斯事业红红火火。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语文暑假作业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