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2-22
(1)对文章的第一部分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们捉迷藏,如果那个躲藏的孩子藏得很深,别的孩子找他不着,就会把他放弃。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是为了从中引伸出一个人生的哲理。
B.作者描写游戏结束后孩子们的争吵,但是不管如何争吵,“下一回他又会躲得很好。他很可能还会躲在某个老地方”,这是说人有一种思维的定势。
C.作者在第一部分写小孩捉迷藏,是为第二部分写那个犯癌症的成年人做铺垫。
D.“捉迷藏”在文中有双关的意义,一方面指的是小孩玩的一种游戏,另一方面又是指大人们心灵中的闭塞。
(2)这篇文章描写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是哪两种?它们的区别是什么?作者对它们的态度是什么?
答:
(3)这篇文章内蕴丰富,有可能产生多种不同的理解,请说说你的理解是什么?
答:
6.根据下面的一则材料,写一篇6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有这么一个故事。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位记者问其中一位获奖者:“你在哪所学校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老人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先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解析与答案
1.解析;A项要根据形旁辨析两个字的不同意义。B项注意句中词语“有效利用”。C项注意词意义的轻重。D项推衍,有推论的意思,属逻辑;实践,指的行动。
答案:略。
2.
(1)解析:哲人,本义是智慧卓越的人。但课文中的“哲人”加了引号,有否定的意思,与下文的“糊涂人”呼应。
答案:文中指的是那些消极处世,把生命看作“苦事”“贱物”,只会“将它打发、消磨”的“糊涂人”。
(2)解析:这个词不能从一般意义上来理解,必须从欧洲哲学史的角度才能理解它的含意。
答案:帕斯卡尔生活的时代是英国经验哲学和大陆理性主义哲学对峙的时候,经验哲学认为人除身体感觉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知识和意念都来自感官经验的积累,这种哲学当然特别重视人肉体感官的作用。帕斯卡尔是大陆理性主义代表,课文的第一段就是他的理性主义观点的表露,也是对经验哲学的批判。他在文中故意突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显然这个“经验”是对经验哲学的讽刺。
(3)解析:帕斯卡尔为什么把“好好思想”看作是一个“道德的原则”呢?这是课文的一个难句,但只要结合语境,还是不难理解它的含意。如果能课外拓展,再阅读一些《思想录》的其他篇章,则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答案:帕斯卡尔在文中说:人“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的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这段话说明,有两种不同的思想,有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一是“求之于空间”,只想“占有多少土地”,一是“求之于思想的规定”,“追求自己的尊严”。显然,这里有卑下和高尚的分别,所以作者说,能不能“好好思想”,是“道德的原则”。
我们读《思想录》,帕斯卡尔对此有更明白的阐述,帕斯卡尔指出人是为思想而生存,但是,世人很少想到这一点,人们只是想到物质享受、娱乐、赌赛,“想着打仗,当国王,而不想什么是做国王,什么是做人”。因此,在帕斯卡尔看来,我们不只是一些脆弱的苇草,更是一些平庸的苇草,深深地沉湎于世俗的苇草。
(4)解析:信条,原是宗教术语,后泛指普遍相信的原则或主张。在课文中的意义可从下文悟知。
答案:文中说,“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由此可知,信条,在文中的意义当指为人处世的规则。
3.解析:本题旨在领会课文中哲理性的语言的含义,并借此进一步领会课文的内容。
答案;(1)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是宇宙中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独一无二的灵物,因此它是无可比拟的。
(2)与自然界某些事物相比,人的确很脆弱,如一根苇草,随时有折断的可能,但人能思想,思想是别的任何力量都无法掌控和摧毁的,因此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
(3)人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在空间无限大的宇宙面前,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人有思想,思想是没有边界,不受限制的,它可以以整个宇宙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囊括了宇宙。
(4)幼儿园学过的那些基本原则,适用于个人,社会乃至政府,所以说,“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在幼儿园就学过。
4.
(1)解析:这是本段文字中的两个哲理性的名句,需要结合课文内容用心体会。
答案:A.作者认为“生命是自然的厚赐”,它来自然又必当回归自然,“生之本质是死”,意思是“回归自然”。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B.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正确,生活乐趣就大,如作者“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过得丰盈饱满”;如果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不正确,生活乐趣就小甚至没有,如课文中的“哲人”
(2)解析:这是一道探究思考题,也是一道比较分析题。生死问题是自古以来人类不断探讨的永恒课题,我们要注意从中吸收那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排除那些消极的影响。
答案:“一死生,齐彭殇”是老庄的思想,把生看成死,把死看成生。老庄超脱对死的恐惧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因此而轻生,消极地对待人生,则是不可取的。王羲之批判老庄轻生的思想,主张珍爱人生,积极处世,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他乐生而痛死,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则又是不足取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蒙田对待生与死的态度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3)解析:本题旨在启示我们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如何“享受生活”,可以说,这是我们学习本文的目的所在。
答案:蒙田享受生活的方式是:靠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以此来使生命“过得丰盈饱满”“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但是,一般的人想的只是物质上的享受,怎么吃好穿好玩好,正如帕斯卡尔所说,人们只是想到物质享受、娱乐、赌赛,“想着打仗,当国王,而不想什么是做国王,什么是做人”。
(4)解析:留住时间、弥补光阴,这是形象性的说法,本题旨在理解这些形象语言的内涵。
答案:这是说自己通过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一天干出两天甚至三天的工作成果,用这个办法实际上也就是延续了自己的生命。
5.
(1)解析:这是一道文学鉴赏题,涉及的方面有文章内容的概括、材料主旨的把握、写作目的和词语意义。B项对材料主旨把握不准,因为第一部分的中心是写捉迷藏,被抛弃的小孩在争吵之后还是藏得很深,这说明“把自己藏起来”是一种很顽固的意识。
答案:B。
(2)解析:这是对全文内容和主题的把握,第一部分是为第二部分作铺垫,所以不是文章中心所在,本题答案应在第二、三部分。
答案:一种是“捉迷藏”式的,一种是“玩沙丁鱼”式的,前者是把自己的“藏”起来,后者是把自己“暴露”出来。作者主张后一种,他认为前一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互相隔膜,不理解。
(3)解析:这是一道发散性思维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有两种理解可供参考:一种是我们在生活中很难遇到真人,他们总是把自己隐藏起来,相互不能表现自我,人与人之间难以接触、难以交流、难以沟通,社会就会变得冷漠、可怕。所以作者提倡“沙丁鱼”的游戏,大家一起玩,一起藏,相互呼唤和应答着别人。另一种是玩捉迷藏,当大家找不到隐藏很深的小伙伴时,会干脆地放弃寻找,然后让他无趣地自己走出来。这说明,放弃,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有时不失为一种“寻找”的最有效办法。 放弃那种盲目的没有希望的努力──我们或许能看到另一条通往“罗马”之路。经过很长时间努力之后的放弃,的确是一种痛苦,需要有非常达观的心态才能从容面对。但这种放弃是明智的──不无谓的耗费时间,不跟自己能力以外的困难较劲,把精力与热情花在更有创造意义的事情上,这是为了更好地进取。
6.解析:这个故事说明了富尔格姆这篇短文影响深远,证明他见解的卓越。那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幼儿园学到了人生最基本的品质:善良(友爱)、诚实、谦虚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这些优秀品质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既强调人品与成就的关系,也说明凡事要从小做起,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做起。下列题目可供参考。①从幼儿园走出来的科学家; ②人品与成就;③人生第一步;④从小做起。
答案:略。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必修四单元同步练习,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语文同步练习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