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政治 > 高二政治试题

高二政治期中试卷带答案

编辑:sx_gaohm

2016-04-28

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发扬爱岗敬业精神,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使人们逐渐认识.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二政治期中试卷,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3.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人脑  ②党的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 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4.任何哲学都是

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②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

A.闻鸡起舞    B.张三早上5点起床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太阳东升西落

6.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A.阶级性    B.反思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7.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8.下列观点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④知是行之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左传•曹刿论战》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从哲学上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是

A.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C.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10.有人说:“股市无常道,涨跌无常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

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规章制度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

C.支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道”、“理”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

11. 右图漫画中的大学生“村官”

A.不知道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不懂得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C.忽视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背离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2.有人大代表将城市和农村比喻为人的两条腿。现在农村这条腿短,不补齐这条短腿,就要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部分对整体具有制约作用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3.“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14. 下列选项中,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的有

①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②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③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④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⑤射人先射马        ⑥张冠李戴,良莠不分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④

2009年是新中国60年华诞。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历经艰难曲折,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使海内外中华儿女感到无比自豪!据此回答15—16题。

15.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这说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因为

A.新事物开始时力量比较强大

B.新事物增加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C.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D.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6.中国共产党在这60年里,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