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10-09
高中生正处于向成年人转化的关键性时期,在这一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开设对他们的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课单元练习,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据报道,2002年12月3日,首批光洁柔软蓬松的大豆蛋白纤维条从位于江苏常熟市的江河天绒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喷涌而出。这标志着大豆蛋白纤维产业化生产正式试验成功。“大豆不仅能吃,而且还能穿”这一近乎天方夜谭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大豆纤维具有羊绒般的手感、蚕丝般的光泽、棉的保暖性和亲肤性,从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这不仅是我国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福音,而且对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大豆资源,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回答1~3题。
1.“大豆不仅能吃,而且还能穿”说明了(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不断创新
B.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D.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2.大豆纤维产业化生产正式试验成功的积极意义说明( )
①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④
3.大豆蛋白纤维的开发成功并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既有利于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副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增加农民的收入。这充分说明( )
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什么只能消费什么
B.需求引导生产,有什么需求才能生产什么
C.不断创造需求,生产才能发展
D.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决定消费
【解题指导】 第1题,“大豆能吃”,是人们的共识,“大豆不仅能吃,而且还能穿”,说明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因此,答案为B。第2题,大豆蛋白纤维的开发成功并促进生产发展,讲的是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故②③不合题意,应排除;“大豆蛋白纤维的开发成功”是“我国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福音”,反映了部分制约整体,部分对整体的影响,因此,答案为D。第3题,“大豆蛋白纤维的开发成功并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说明生产创造出新的需求,“最终促进生产发展”,说明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因此,答案为C。
【答案】 1.B 2.D 3.C
2002年11月中旬,根据天文部门的预测,许多天文爱好者都观察到了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与以前相比较,天文学家对这次流星雨的爆发时间和强度都作更为准确的报道。回答4~5题。
4.上述事实说明( )
A.流星雨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
B.流星雨的出现并无规律可循
C.人类终于完全认识了流星雨现象
D.人们对流星雨及其规律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5.“只要你对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 )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及条件性
C.揭示了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解题指导】 第4题,根据天文部门的预测,天文爱好者如期观察到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并且天文学家对这次流星雨的爆发时间和强度都作了更为准确的报道,这说明人们对流星雨及其规律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故D项入选,A、B、C项本身有误,应排除。第5题,题中观点,是一种主观臆造的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因此,B项正确,A、C、D项不合题意,应排除。
【答案】 4.D 5.B
俗话说:“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据此回答6~8题。
6.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
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7.在有的情况下,“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 )
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事物都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8.在常人手里有意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意栽花花盛开。可见( )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
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解题指导】 第6题,分析材料的哲学寓意实际上就是分析材料包含的哲学道理,“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强调了物质的客观性,D项不合题意,A、C项表述有误,均应排除,答案为B。第7题,承接上题问其原因,有意栽花花却不开,无心插柳柳却成荫,可见,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故答案为A。第8题,园艺师与常人的最大不同在于对事物发展规律掌握的程度不同,因此,在常人手里有意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意栽花花盛开,故答案为D。
【答案】 6.B 7.A 8.D
为了限制人们对鱼类的“斩尽杀绝”式的滥捕,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关部门对渔业作出了一项“留大放小”的规定,即把捕获的重量达标的大鱼留下,重量不达标的小鱼则放回大海。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却发现这一做法又造成了鱼种的劣化,人们几乎打不到重量达标的大鱼了。原来,每当渔网从大海中打起鱼来时,网中总是既有大鱼,也有小鱼,而这“大”与“小”之间,可不仅仅是个“年龄大小”的关系,同时也是个“品种优劣”的关系。回答9~10题。
9.人们“留大放小”的做法本是一大善举,但却事与愿违,造成了鱼种的劣化,可见( )
A.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人们无法真正认识它
B.只要深刻地认识了规律,就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忽视规律的客观性,违背规律的做法要受到惩罚
D.主观愿望服从于客观实际是毫无意义的
10.实行“留大放小”是人们对“竭泽而渔”的后果作出预见后采取的一项措施,但由于这一认识仍然是肤浅的,因此,在这种认识指导下所采取的“留大放小”措施已给捕渔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说明( )
A.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标签:高二政治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