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试题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编辑:sx_liuyx

2013-10-28

摘要:期中考试是一学期比较重要的考试,它是本学期学习的阶段性总结,应当引起同学们的重视,下面是精品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欢迎大家进入高三频道参考练习!

第Ⅰ卷 客观题(共6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来源:学,科,网Z,X,X,K]

1、李大钊指出:“世界一切现象,无能逃于理法支配者。人事界的现象,亦不能无特种的理法,惟俟史家去发现它,确定它了。”李大钊认为史学研究重在

A、寻找社会规律 B、构建伦理道德

C、整理史实资料 D、探索革命道路

2、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曾这样承若:“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却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胡适认为这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胡适的这一态度说明了

A、胡适反封建精神的不彻底 B、胡适受西方契约精神的影响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君主专制制度已经不符时宜

3、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这些措施

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

C、为官僚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4、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此“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5、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一文,他认为“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穷者”。下列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 B、完全排斥西方文明

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D、全面继承洋务思想

6、1919年,梁漱冥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各项表述中,与梁先生观点一致的是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爱国救国[来源:学科网ZXXK]

7、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阶级(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以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的一切压迫……组织真正的国民军,创造真正的中华民国。”这反映出陈独秀

A、对辛亥革命的深刻反思 B、对救国道路的积极探索

C、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政策 D、呼吁中国进行制度变革

8、《南方都市报》载文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其实是外发型的,一种被动应对的现代化。”这一论点在于强调

A、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不符合现代化史观

B、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不符合文明史观[来源:Z&xx&k.Com]

C、中国的现代化完全是在外部因素作用下出现的

D、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后发的

9、《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10、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新文化运动 B、实业救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辛亥革命

11、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斗争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clip_image002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12、“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苏联人,1923年,苏联政府派遣他任中国国民党的首席政治顾问)’……,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

clip_image004[4]

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这段论述可用于解释

 

A、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B、 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必要性

C、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clip_image004[5]

 D、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根源

 

13、下列两幅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其相似之处是

clip_image006

A、 国共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 B、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 革命任务由反帝到反封建 D、 斗争区域从南方发展到北方

14、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15、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13.4%1921~1926年4.5%1927~1936年8.7%1937~1945年-2.45%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B、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C、十年内战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破坏 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

16、国民党陆军上将、近代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在1937年初发表的《国防论》中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农业中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他在这个时间提出这一论点的目的是

 

A、论证中国抵御外来侵略的有利条件 B、论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可能性

C、论证全面抗战路线的正确性 D、坚定国民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

17、“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 土地革命的开展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 战略反攻的开始

18、陈真编辑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战争一旦结束,不管是政府官员也好,公营事业人员也好,都纷纷转向到收复区的敌产的接收上。……天津的四百家工厂,就是被这些部会和局均分了事”。材料说明的是

A、一战之后民族工业重新萧条 B、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体制

C、抗战后国民党经济接收的情况 D、建国初期民族工业的改造[来源:学。科。网]

19、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20、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21、1933年初,《申报》刊登“永安堂”的广告词:“国难紧急中,我们需要的是民族英雄;天气严寒日,我们需要的是虎标良药。”并附上蔡廷锴将军的题辞:“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救国,仁术济人。……此次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书此以留纪念。”于是“永安堂”的产品卖得火热极了。这则广告作为史料不能用于研究

A、近代民族企业 B、八年抗战

C、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 D、实业救国思想

22、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

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传播商业信息

 

C、宣传政治主张 D、娱乐大众

23、有些历史学家主张把“十月革命和革命的十月当成一门与国家、社会发展,与人类命运相连的重要人文科学”来看待和研究。这表明十月革命

A、验证了马克思暴力夺权的正确性 B、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

C、改变了俄国和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世界统治

24、列宁在向彼得格勒苏维埃会议发表一次讲话时说:“在国内,农民中很大一部分人都说:‘我们不再跟资本家打交道了,我们要同工人一道干’。我们只要颁布一项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法令,就可以赢得农民的信任,农民会懂得,只有同工人结成联盟,他们才能得救。”基于此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的措施是

A、颁布《土地法令》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建立集体农庄

25、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26、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D、推行义务交售制

27、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clip_image009[5]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大金融市场风险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为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28、“新政……谋求我们的社会,富人和穷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组成一个自由组成的志愿兄弟会,为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并肩奋斗”。从罗斯福的话中可以看出新政意在

A、维护民主政治 B、消除国内阶级矛盾

C、消灭贫富差距 D、代表人民群众利益

29、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②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

③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

④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如何在大灾难中死里逃生和出现二战后的繁荣,“或许是20世纪历史学者所面对的最大题目”。面对这一“最大题目”,西方各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采取自由主义政策 B、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C、实施福利国家政策 D、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