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试题

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整理测试

编辑:sx_songj

2013-10-31

 【摘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供大家参考复习,希望同学们在高三阶段不要慌张,做好复习计划,成功是属于你们的。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 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

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

2、清军入关后,曾经大规模圈占土地。下面是顺治八年(1651年)大规模圈地情况表,表中反映的现象

全国耕地面积 内务府庄园

(皇家庄园) 各族王公、宗室庄园 直隶一省投充为世袭奴隶或农奴的自耕农和贫农

290万顷 9000多顷 13300多顷 约66万男丁

A.促进了农牧文明的交融 B.导致大量自由劳动力产生

C.造成生产关系的局部倒退 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3、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诀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 )

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 B.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

C.正当行驶了英王的权力 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

4、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5、鸦片战争后,一些中国人认为林则徐如果有机会主持军事,中国就不会输掉战争。这种“不服输”实质反映出他们

A.不了解世界形势 B.坚定的民族气节

C.痛恨清廷腐败 D.主张发展近代军工企业

6、1907年,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盂

7、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8、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 )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9、1824年,斯坦德哈尔写道:“从1785年到1824年,世界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风俗、思想和信仰,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这里“巨大的变化”是指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10、1899年,德国外长在议会中的演说:”我们不能容忍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下列关于这时的世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德国加入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中 B.列强直接向殖民地输出资本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11、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某种暂时复辟”是指: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斯大林模式全面推行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2、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13、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

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

B.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C.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D.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14、、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15、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

A.表明英国对中国存有明显的歧视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屈辱性

16、1958年7月,台湾当局利用美国进攻黎巴嫩的机会叫嚣“反攻大陆”。7月18日晚,毛泽东作出炮击金门的指示:金门炮战,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8月底,美国撕下了“盟友”的假面,丢下台舰掉头遁去。毛泽东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暂缓收复金、马,并亲自写下《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由此可见( )

①当时国际部分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②台湾当局出现了“台独”的倾向

③美国对中国还是有所顾忌 ④共产党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 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 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 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18、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 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提倡文学革命 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来源:Z.X.X.K]

19、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对材料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

B.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C.共同点主要指双方的共同利益

D.新的开始指中美两国全面合作

20.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 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21据统计,1982年,法国的煤气,铁路、邮政等行业的国有化率是100%,电力、煤矿、银行等行业的国有化率是90%,钢铁、造船等行业的国有化率是80%以上。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 B.凯恩斯主义得到大规模应用

C.法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

22、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3、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

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4、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25、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这实质上揭示了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文化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26、梁启超提出“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孙中山主张“革命者乃神圣事业,天赋之人权,而最美之名辞也”。两人都主张

A.君主立宪 B. 民主共和 C. 民主政治 D. 三权分立

2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28、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29、爱因斯坦说“牛顿才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同经验相符合”。由此可见西方近代科学的特点之一是

A.重视经验积累 B.重视定量分析 C.重视科学实验 D.直接服务生活

30、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