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0-31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其中41题21分,42题19分。)
41.(2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宣王的时候,无力决定鲁君的继承人。……周平王东迁洛邑时,自己的地位就等同于诸侯了。从那以后,问周天子传国九鼎轻重的事情出现了,用箭射伤天子肩膀的事情出现了,天下大乱,再没有把天子看作天子的了。于是周王朝的统治权分散到十二个诸侯国,后来又合并为七个强国,最后被很晚才封为诸侯的秦国灭掉。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贾宜在<过秦论>中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材料四 “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五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六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七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为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就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
“……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2)为解决材料一出现的问题材料二中的统治者在地方实施了什么政治制度?这在当时有什么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3分)
(4)材料二的政治制度在汉代遭到了什么挑战?封建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3分)
(5)据材料四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人变动”的原因有哪些?(2分)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元朝设置行省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4分)
(7)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六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
(8)材料七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之间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什么社会现象?(3分)
(9)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2分)
42.(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奇。中国已经获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进一步增强。"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材料五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六 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材料七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2分)
(2)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为此,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4分)
(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4分)
(4)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怎样的"中国形象"?结合新时期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的重大外交活动加以说明。(3分)
(5)据材料五概括美与西欧的关系。(2分)
(6)据材料六,指出日本怎样谋求政治大国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2分)
(7)据材料七指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5 DBACC 6—10 CDACA 11—15 CABBC
16—20 CBBBB 21—25 DDCDC 26—30 CABDA
31—35 BDDCC 36—40 DBC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其中41题21分,42题19分。)
41.(21分)(1)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分封制的崩溃。(1分)
(2)制度:郡县制。(1分)意义: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2分)
(3) 支持(拥护、欢迎)态度;秦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3分)
(4)王国问题;(1分)汉代:把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加强对王国的控制;武帝实行“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用儒家学说巩固政治上的统一。(2分)
(5)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 (2分)
(6)原因:元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了全国性统一;为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聚集地方财富以供中央需要。(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元朝对边疆的管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2分)
(7)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分);清朝设军机处(1分)
(8)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军阀割据(3分)
(9)政治制度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政治制度的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42.(19分)
(1)状况:继续与美国竞争(或冷战或对抗或争霸)。(2分)
(2)原因:实力相对下降;美苏对抗(或军备竞赛)的拖累;来自潜在经济力量的竞争。(3分)调整: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或从越南撤兵)。(1分)
(3)第④阶段: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曩大贡献。(2分)第⑥阶段:美国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4)"中国形象":成为世界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1分)
外交活动:倡导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1分)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如回答裁军、人权、维和等方面史实也可得分)。(1分)
(5)关系:美国承认西欧伙伴地位;西欧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2分)
(6)方法:以对外经济援助作为外交手段。(1分)原因: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或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分)
(7)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分)因素:大国之间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1分)
【总结】好好复习,备战高考。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三月考历史试卷可以帮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学习内容,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标签:高三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