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试题

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试题整理

编辑:

2013-11-01

二、非选择题(31题15分,32题15分,33题10分,计40分)

31、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五: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3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3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2分)

(3)材料四中提到的宪法,它体现了哪两个原则?它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分)

(4)材料五提到的“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指什么? (3分)

32、中日两国政府为了克服不时干扰双边关系的历史问题,2006年起开展共同研究计划,各自派出10名历史学家,一起研究两千年来的中日关系。2010年1月30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在北京公布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日学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所接近。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5分)

材料二:图17为出版于某年12月6日的日本报纸

《时事新报》。最醒目的是图画新闻“战争后旅顺的惨状”,

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东、血洗旅

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赫然纸上,让人怵目惊心。

材料三:西方学者写的《菊花与刀》,它认为日本文化“知耻

而不知有罪感”,形成了日本的耻感文化。只有羞耻之别,没

有善恶之分;不懂安心,只知心安,侵略无罪。耻感文化核心

依然是天皇。近代历史上所有的侵略都是天皇号召、国民效忠

参与下完成的,天皇不谢罪,个人绝不认罪;若天皇投降,全体臣服。

(2)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报道的是中日的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三,说明为何日本军队在战争中对平民如此残忍地大开杀戒?(5分)

(3)日本报纸《时事新报》的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1分)

材料四: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我们作为国会议员,必须放弃我们对这场战争的不同观点,吸取教训,协助建设一个和平的国际社会。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日本众议院1995年6月9日的《终战决议》为什么是错误的?(2分)

材料五: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5)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2分)

33、(12分)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巨人中国

(1)结合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18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3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与《辛丑条约》内容

瓜分中国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 (2分)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先后设计了各种救国方案。请举出20世纪初的一个救国方案的事例并谈谈其意义?(5分)

高三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答案:1----5 BCBAC 6----10 BAAAD 11----15 ACBAC 16-----20 CCDDC 21----25 DCBAA 26----30 CCAAB

二、非选择题

33、(1)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加强;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综合国力强大;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人缺乏对中国的了解。(3分)

(2)现象:遭受列强瓜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分)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1分)

 

推翻了-----结束了----打击了----推动了-----(4分)

【总结】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试题就为大家整理到这儿了,高三是重要的阶段,大家要好好复习,备战高考。希望小编的整理可以帮助到大家。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高三历史月考练习汇总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整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