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j
2013-11-25
【摘要】高三的生活是紧张的,大家要好好把握住高三,认真复习,备战高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2.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
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3.《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刘炫曰:“……往者州唯置
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
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从
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④相权的不断增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
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
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
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5.据清《养吉斋丛录》载: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章京系专职办事官员)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这是说军机处
A.效率高 B.机构干练 C.保密性强 D.决策权有限
6.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
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
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
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7.《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
间,播种于沟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此盛暑,
能耐风旱。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乏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
以上,善者倍之。”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是
A.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B.革新了耕作工具
C.增加了种植面积 D.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8.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
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
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D.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9.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
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
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D.民主思想影响
10.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
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11.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的“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的突出
后果是
A.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
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C.农民购买力低,影响市场
D.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1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往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扎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A.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有明显歧视
B.使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
D.反映了该条约的屈辱性
13.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主要是因为此“药方”:
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14.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写道:“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知道曾国藩
①肯定《天朝田亩制度》 ②否定“圣库”制度
③维护儒家正统思想 ④肯定资产阶级私有制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以清朝皇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17.《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说:“如果它(指中共)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1922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
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18.“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氏、方志敏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判断上述摘录的内容所属的历史时期是
A.国民革命运动 B.国共十年对峙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9.1948年秋,支前模范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的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下图)。据其行程路线判断,他参加了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标签:高三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