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6-01
(1)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时期西欧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对外财富掠夺基础上,西欧内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6分)
(2)西欧资本主义列强对全球统治地位的确立。(1分)
原因:政治上: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
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对外关系上: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6分)
(3)①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经济发展的政治前提。②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6分)(答任三点即得6分)
【点拨】考察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演变,经济中心的几次转移,一定要紧扣材料,并联系教材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判断。(1)问联系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和此时西欧的状况。(2)问联系时间1820---1945年,这一时期就是欧美的时代。再分析原因。(3)问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的原因回答即可。
【结束】
50.(2011年12月安徽示范高中联考27题)(16分)历史上,人口的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国计民生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一百万移民。……一般说来,英国移民前往英帝国的自治领(指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和美国;意大利人前往美国和拉丁美洲;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前往拉丁美洲;……除很大一部分人通入亚洲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是完全对着美洲和大洋洲的。 一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江浙两地的农民因为地理的优势和便捷,进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大城市做工的不在少数,而去当时的上海,则是流动目的地的首选之地。据统计,从1912到1932年,20年问,仅在苏南颇具实力的荣家企业从2家增至21家,工人数也从1334人增至33416人,而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江浙两省农村。对此,时人评论说:“中国工人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徒,虽离家不计也。”
——仲富兰《试论近代江浙农村人口流动与习俗变革》
材料三 移民对近代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是移民与近代城市的发展。看看中国近代沿海沿江的这些城市几乎都是移民产物,其中最典型的是上海。上海是移民的城市,移民中百分之七十左右都来自浙江北部、江苏南部。除了沿海这些城市以外,还有很多交通枢纽的城市、如蚌埠等,工矿城市、如抚顺等,也都是移民的产物。所以移民对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葛剑雄《移民:牵动中国历史棋局的人们》
材料四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年间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 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据统计,到2008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已累计达139. 15万人,广泛分布世界各地,以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主;国际劳务人员输出以对外劳务合作派遣为主。截至2007年底,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478亿元,派遣各类劳务人员419万人。 ——中国人大网《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60年的足迹》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海外移民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近代移民活动的基本特点。从近代化角度分析移民活动的重要作用。(5分)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原因。(6分)
【答案】
(1)影响:给移入地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利于移民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便利了欧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的资本积累和发展;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5分)
(2)基本特点:①以迁往沿海沿江地区(通商口岸)、工矿区、交通要道为主;②以民间自然迁移为主。(2分)
重要作用:①改变了人口分布状况,推动了近代人们生活文明和习俗变革;②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3分,言之有理,酌情赋分)
(3)原因: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②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③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影响。(6分,言之有理,酌情赋分)
【点拨】本题围绕人口迁移与流动这一中心,设计多个问题,考试对材料的处理、分析和相关教材知识的掌握。第1问回答时需注意“欧洲海外移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从给移入地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利于移民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便利了欧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的资本积累和发展;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等角度来回答。第2问概括分析材料二、三,得出近代中国移民活动的特点;移民活动的作用需注意前提要求“从近代化角度”。第3问材料四反映的人口迁移特点是省际迁移;各类出国留学;国际劳务输出等。原因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角度入手进行回答。
【结束】
51.(2011年11月金温衢六校期中26题)(30分)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表1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单位:1000海关两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1912—1916 159561180.7
1917—1921 39269 798 2.03
1922—1926 43074 390 0.91
1927—1931 55192 998 1.81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材料三:2011年初,“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进入了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
——摘自《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的强大推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纪》,《农民日报》2011年4月2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8分)
(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10分)
(3)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12分)
【答案】
(1)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分);铁犁牛耕(2分);精耕细作(2分);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2分)
(2)状况:由农机具在进口机具中所占比重低看出: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2分),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劳动工具(2分)
主要原因:民国政府的倡导,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2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多地少(2分);综合国力弱,农民购买力低下(2分)
(3)直接原因:政府重视“三农”问题,予以政策扶持(2分);综合国力增强,农民购买力提升(2分);形成了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劳动者素质逐渐提高(2分)
基本趋势: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2分);古代主要使用人畜力(1分0;近代开始引进和使用农业机器(1分);当代普遍使用农机具,广泛应用农业科技(2分)
精品学习网高考频道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课汇编人民版: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三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