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3-04
历史试卷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A B D C B A B B B D B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C C C A B D B A B B A B B
第二卷 非选择题(90分)
31. 儒家思想的流变(10分)
(1)思路:秦朝实行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通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一——汉初尊崇黄老道思想,强调“无为而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朱熹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提出天理论,复兴儒学。(4分)
(2)思路:正面——维护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负面——文化专制,压制思想、摧残文化。(2分)
(3)思路:从汉初局势、统治策略和老道思想特点说明(经济萧条,厌恶战争,统治者朴实作风)(1分);而从汉武帝时期的局势、统治政策和董仲舒对儒学改造后于统治政策的适应性说明(国力强大,汉武帝要有为)。(1分)
(4)思路:一要从修身养性、报国精神等方面说明其积极意义;二要从压抑人性、愚昧忠君等方面说明其负面影响。(2分)
32.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8分)
(1)一是农业生产发达,交通条件便 利;二是能够向统治者供应粮食等主要物资;三是成为统治基地。(3分,照抄不得分)
(2)南宋;耕地的大量开垦,圩田、沙田和梯田,水稻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苏湖熟,天下足”。(2分)
(3)南方相对稳定,北方战乱,经济发展缓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生产技术、劳动力(必答);民族融合;统治者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等。(任3点得3分)
33、聚焦气候与人口变化,拯救地球家园(9分)
(1)3个;越来越高。(2分)
(2)1860到1880年的变暖,可能同第二次科技革命和大规模的工业发展有关;(1分)1915到1940年的变暖,可能同一战和准备二战有关。(1分)
(3)清朝前期,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高产作物的引进,人口增加到3亿多。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长期和平等原因,人口逐渐超过10亿。(2分)
(4)中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中国政府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主动履行大国的责任;人类的活动已造成中国的气温上升;全球气温变暖造成中国的干旱、洪涝灾害等。(只要答出两个意思,即给3分)
34.布罗代尔论中国(9分)
(1)19世纪(1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爱珲条约》等均可,但《辛丑条约》不行。)(2分)
(2)冷兵器时代(农业时代),中国的武器装备居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前,中国传统科技一直领先世界。而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落后挨打(2分)
(3)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主张用民主反对专制,用科学破除迷信,把民主与科学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尺度。(2分)
(4)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维新运动。(2分)(任意两个均可)
35. 世界多极化趋势(9分)
(1)两极格局开始瓦解,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2分)
(2)西欧各国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各国加强合作,建立欧洲共同体;随着实力的增强,欧共体国家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摆脱美国控制。(3分)
(3)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
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评分要求:此问主要考查学生的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只要学生能够独立地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论述言之有理,都可得分。此问得分不超过4分。)
36. 英国现代化的先声(12分)
(1)思路:英国都铎王朝的君主伊丽莎白一世等,采取了一系列强化王权、稳定社会的政策措施;宗教上建立以国王为首脑的英国国教,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控制;军事上加强海军力量,与西班牙等海上强国争夺霸权;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积极开拓海外贸易。圈地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任3点,可得3分)
(2)思路:说法:“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等;教训:长期内战造成的破坏、暴力推翻王权后却出现了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和封建专制王朝的复辟;理念:通过和平变革(相互妥协、不流血的的方法、议会制度的框架内的立法)完成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转型(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权力转移等)(3分)
(3)思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民主与法制的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生产,工业社会代替了农业社会;推动了美国、法国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促进了欧美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或改革的发生。(任3点,可得3分)
(4)思路:民族国家的建立是现代化的必备前提;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民主化、法制化的政治体制是现代化的制度保障;和平渐进、妥协求进、改革求进并保持国内政治稳定是现代化的社会基础;科技创新、工业化、城市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任3点,可得3分)
37.德日两国现代化之比较(8分)
① 是 ;(2分)
② 是 ;(2分)
③ 否 ;(1分) 德日两国先后建立法西斯专政(1分)
④ 否 ;(1分) 两国对发动战争的态度不相同(1分)
38.“全球化”时代的标识(25分)
(1)相同点:①全球化不仅仅是二战以来的一种新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它是由来已久的一个历史过程;②全球化实际上是一个不同区域间不断联系和依存的动态过程。(2分)
不同点:①对于“全球化”的起点定位有所分歧——前者认为发端于1500年前后,后者把它追溯到了两千多年以前;②对于“全球化”的内涵理解有所不同——前者着眼于于经济上的联系性和一体化,后者不仅着眼于经济领域,而且涉及到精神文化等层面。(2分)
(2)罗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为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工业国加紧对外扩张,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了国际分工体系中。(2分)
汤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全球贸易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多边贸易协定《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诞生;世界贸易组织(WTO)于1995年诞生,进一步加强了国际经济合作;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称迅速发展之势,包括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此外第三世界为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开展的“南南合作”如七十七国集团、石油输出国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和“南北对话”。(4分)
(3) 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solo):
评分思路:要体现出如下四个方面:
发展阶段:
(1)16世纪开始,在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开始了全球化的过程;
(2)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完全意义上的全球化迅速发展。
历史必然:
依据发展阶段,得出其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深远影响:
积极:第一,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优化配置;第二,加速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第四,促使国际关系以协调为主;第五,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
消极:第一,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第二,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增强;第三,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第四,加大世界发展的矛盾性;第五,加剧世界发展的不安定性。第六,全球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
如何应对(中国):
在机遇和挑战的外部形势下,中国的出路是:坚持独立自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加入区域合作和世贸组织,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科教兴国,加大科教投入,抢先发展高新产业,创造知识资源;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全球化的世界上,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才能维护世界和平。
可体现如下论观点:全球化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利大于弊。其本质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反全球化”并不是要反对全球化这种趋势,不要全球化。
以上方面并不是孤立的,一定体现出论证的整体性。
本题每卷至少应由两人评阅,各人独立打分,以所得平均分为最终得分。
要求:(1)主题:能够依据题目要求。
(2)观点:观点突出。
(3)史实:所引史实典型而充分。
(4) 论述:论据与论证充分。
(5)叙述:文字通顺流畅。
2016届高三历史下册联考检测试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三历史试题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三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