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10-21
25.一书中写道:“(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26.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有
①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联系 ②中国商品对西方人有吸引力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白银在中国市场上大量流通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7. 下列有关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议会是立法机关 B.国家元首有权解散两院
C.议院由两院组成 D.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
28.“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
29.右图是一幅描绘18世纪法国政界、文学界、艺术界盛况的著名油画。下列哪些作品不可能成为画中人物谈论的内容
①《九十五条论纲》 ②《论法的精神》
③《人间喜剧》 ④《战争与和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0.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31.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却对《共产党宣言》做了修改。在《共产党宣言》德文新版上由两位作者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加了这么一句话:“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依据你所学史实判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加上这句话最可能的原因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B.马克思、恩格斯革命运动的实践
C.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D.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
32.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33.“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母亲》 D.《老人与海》
34.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35.《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36.“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材料中观点一致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37.“(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保罗•约翰逊《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作者认为的“求变之风”是指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中国振兴 D.日本崛起
38.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39. 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B.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40.下表记录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正确运用历史学习基本方法、论证过程较为科学准确的是
第一步 第二步
A 提出观点: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制于各诸侯国普遍确立 史实依据: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丈量田亩)而税也。
B 查阅资料: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得出结论:德国确立了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迈入资本主义阶段。
C 摘引资料:互动百科——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状况 确定主题:《创新: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D 收集素材:采访家人邻居的衣食住行 形成观点:改革开放,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第41题16分,第42题24分,共40分。
4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政治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10分)
(2)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6分)
42.(2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共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种为宗教宣传品,占总数的69%。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0%。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184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来到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院,一批先前已经入教、粗通医学的人,如梁发、梁柱臣、卢挺善、周勤堂等人供职其中。同年,来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办起学校和医所。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材料三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不仅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些原属同盟会的成员也另组新党,而且立宪派甚至袁世凯的走卒也开始组党。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约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 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材料四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会议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传播有哪些主要 途径? (4分)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8分)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对比说明了什么?(6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6分)
标签:高三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