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生物 > 高三生物试题

2015高三生物试题: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编辑:sx_yangj2

2015-06-29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2015高三生物试题,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H单元 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H1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3.H1[2012•课标全国卷] 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3.B [解析] 本题考查哺乳动物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哺乳动物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血浆渗透压也会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B正确。

H2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及体温的平衡与调节

24.H2[2012•山东卷] 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X物质为________。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该过程在________中进行。

(2)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________,多余的葡萄糖还可转化成________以储存能量。

(3)胰腺中________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用14C标记的葡萄糖研究肝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亦出现放射性。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___。

24.(1)丙酮酸 线粒体基质

(2)肝糖原(或肝糖元) 脂肪

(3)胰岛A细胞 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间信息传递)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糖类代谢、血糖平衡的调节及分泌蛋白合成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1)由图可知,物质X由葡萄糖转化而来,并进入线粒体中,可以判定X为丙酮酸;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2)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并合成肝糖原,储存能量;还可促进多余的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储存能量。(3)胰高血糖素由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4)葡萄糖可转化为丙氨酸,用14C标记葡萄糖后,部分丙氨酸中会出现放射性,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之一;分泌蛋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经过内质网的加工、高尔基体的再加工和包装,通过囊泡的运输最终分泌到细胞外。因此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25.H2[2012•江苏卷] 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 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 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

图4

A.餐后60 min 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

B.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C.餐后适度运动使IGT 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

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25.BCD [解析] 本题考查人血糖浓度及胰岛素浓度变化与餐后运动的关系,解决题目的关键在于分析图中所给的信息。由图中信息可知,餐后45分钟运动结束至60分钟,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原因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减少,而是在运动过程中血糖的不断消耗及胰岛素分泌峰值比对照组提前,出现在餐后45分钟,故A错。通过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可知B项正确。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IGT)人群的胰岛素分泌峰值所对应的时间及两者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可知C项正确。餐后运动的实验组血糖浓度会因为消耗有所降低,能减少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D项正确。

H3   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4.H3[2012•浙江卷] 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

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4.B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内容,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骨骼肌细胞中,每一个肌细胞靠近细胞膜处有许多细胞核,这是因为在发育过程中,它是由许多胚胎细胞经细胞融合而成。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成分是组织液。突触后膜比前膜更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接受突触前膜发出的信号。乙酰胆碱可以和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这种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结合后通道开放,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这种电位并不能传播,但随着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的增加,开放的通道增多,电位可加大。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可在肌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即只有当多个乙酰胆碱分子与多个受体结合后,才能引起动作电位。所以答案选B。

25.H3[2012•山东卷] 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_______________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制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25.(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非特异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作电位的产生、兴奋的传导、传递及免疫等知识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即神经冲动,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2)M点静息电位时电荷分布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变为内正外负;根据M上有神经节可判定 M为传入神经,b为神经中枢,N是传出神经,屈肌和伸肌是效应器;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能在该神经元内传导,也能传到肌肉,由于神经元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不能传到上一个神经元b。(3)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会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积聚;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为人体免疫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

1.H3[2012•全国卷] 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