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2016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试题

编辑:

2016-02-06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珍惜湖泊的生命

陶世龙

湖泊,是大地面孔上最动人的眼睛。它们有的像清晨的露水一样在草原上闪着光亮,有的像蓝色的美玉隐藏在白云缭绕的山谷里,有的又像是珍珠漫无边际地散布在广袤的平原中。

但是,湖泊和地球的历史比较起来,它的寿命是很短的。从最远古的地质时代以来,许多湖泊就无声无息地在大地上悄悄出现,又一个接着一个地渐渐变浅,渐渐缩小,渐渐消亡。例如,古代华北平原上的几百个湖泊,从元代以后都逐渐淤塞成了平地,到现在只剩下白洋淀和几个较小的湖泊了。杭州西湖可谓大名鼎鼎,但它从诞生到现在,只不过经历了2000多年。可就在这短短的一瞬中,竟有三次与消亡擦肩而过。一次是唐代的时候,已经被泥沙淤塞得快要变成平地了,幸好当时赶着挖掘湖泥,才把它的生命挽救下来。另两次是五代和北宋的时候,都由于及时挖泥和保护,它才没有在周围美丽的山峰和园林中消失。

在湿润的地区,使湖泊消亡的致命原因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和湖内植物的茂密生长。大大小小的水流,从奔腾的溪谷流到平静的湖内,因为水面放宽,流速减小,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大大削弱了,有些泥沙就在河流进湖的地方迅速堆积下来形成三角洲,并且逐渐扩大着。另一些细小的黏土颗粒,随着水流漂流到湖中心后,也渐渐沉淀到湖底。这样,随着泥沙的堆积,湖泊就越来越浅了。根据计算,这种泥沙沉积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著名的瑞士日内瓦湖四周的河流每年带到湖里的泥沙有420万立方米,这样多的泥沙,只需要再经过21000年,就能够把这容积有8.9亿立方米的美丽湖泊完全填满。在湖水逐渐变浅的同时,水边生长的芦苇,漂浮在水面的睡莲和眼子菜,以及完全淹没在水底的各式各样的水藻,也一层层地向湖心迅速地推进。没有多久,湖泊洼地变得又小又浅,几乎长满了植物,那就变成了沼泽,湖泊的生命就结束了。另外,如果湖泊的来水输入因河流改道等原因而减少,也会加速湖泊的消亡。

在干燥的地区,湖泊的消亡原因同湿润地区原则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这里,湖泊消亡得更迅速。许多巨大的湖泊常常因为气候变迁,使来水(主要是河流来水)减少,去水(主要是蒸发耗水)增加,“收支”不平衡而慢慢消亡。在盐类较多的湖中,盐类沉积会加快湖泊逐渐变浅变小的进程,直到最后水分完全干涸,只剩下一片布满盐斑的洼地。例如,1957年,在张家口北面的内蒙古高原上,许多小湖泊就是由于雨水稀少,全部干涸而消亡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在古代原是一个很大的湖泊,目前已基本上变成盐滩了。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人们毫不节制地从湖泊及其来源采水,有的地区盲目围垦,有的向湖泊大量倾倒垃圾,这都直接影响了湖泊的生存。工业、生活废水排放加大和大规模的淡水养殖场污染,破坏了湖泊和湿地的生态系统,加快了其消亡的进程。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就是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彭蠡——鄱阳湖,近来湖泊面积发生灾难性锐减:目前湖泊面积为50平方公里,而建国初期曾达4350平方公里。据统计,过去50年来,中国有近千个自然湖泊已经消失,平均每年20个,这已引起了专家的恐慌。

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打开《中国地图》,上面将不再有湖泊。那么,现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选自《中国科普博览》,有改动)

15.文章第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6.导致湖泊消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7.文章结尾使用疑问句有什么好处?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二)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5.B(誓:出征前告诫将士,表示决心)

6.D(①句式对姜才的概括性评价,不属“表现”; ②句式说姜才的军队大战前纪律严明,要求严格; ⑥句表现了姜才的细心和忠义,“以兵护庭芝第”是为了防备李庭芝投降。)

7.B(原文说“虎臣遽过其妾所乘舟,众见之,欢日:‘步帅遁矣。”’由“步帅”二字可知是“宋军喧哗说:步军统领速跑了’。” )

8.(1)其子当战,回白事,才望见以为败也,拔剑几杀之。(4分)

译:他的儿子该去参加战斗,回来报告事情,姜才见了误以为兵败而归,就拔出佩剑差一点把他杀了。(“当”、“白”、“几”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才以兵属孙虎臣为先锋,相拒于丁家洲。(3分)

译:姜才带兵归孙虎臣指挥,担任先锋,与在丁家洲抗击元军。(“以”、“属”各1分,语句通顺1分。)

(3)万户史弼将兵击夺之,才与战达旦,弼几殆。(3分)

译:元军万户史弼带兵夺饷,姜才和他战斗到天亮,史弼几乎陷入困境。(“达旦”、“殆”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姜才,濠州(安徽风阳)人,身材矮小强悍,年少之时曾被掳往河北,年龄稍大就逃回,来到淮南从军,以作战勇敢闻名。但因从北方敌占区回来的人不得做高级的官吏,所以姜才只做到了通州副都统。当时的淮南有很多能征惯战的将领,但骁勇善战没有一个能超过姜才的。姜才深谙兵法,精通骑射,爱兵如子,但临阵时军威严整,军纪严明。有一次,他的儿子该去参加战斗,回来报告事情,姜才见了误以为兵败而归,就拔出佩剑差一点把他杀了。

(宋朝宰相)贾似道出兵,姜才带兵归孙虎臣指挥,担任先锋,在丁家洲抗击元军。元军在江边架设大炮和弓弩,江中数千艘战船,旌旗遮天蔽日,击鼓顺流而下。姜才率军奋力迎战。宋、元两军已经交锋,宋军主帅孙虎臣突然带领妻妾乘船逃跑。宋军见了喧哗说:“步军主帅逃跑了。”于是各路宋军纷纷溃败。姜才也收兵退守扬州。

元军乘胜攻打扬州,姜才用“三叠阵”战法在三里沟迎战,取得胜利。后又在扬子桥再战元军,(由于)天黑军中混乱,姜才被流矢射穿,他拔出箭挥刀向前,所到之处敌人纷纷逃避。不久元军在扬州城外筑起长长的围墙,自扬子桥至瓜洲,东北跨湾头至黄塘,西北至丁村,决心长期围困。

第二年正月,宋朝亡国。二月,元军派遣五奉使和一位阁门宣赞舍人拿着谢太皇太后的诏谕招降姜才,姜才发弩箭射退来使,后又率兵在召伯堡袭击五奉使,大战一阵之后退走。不久,(元军押着)恭帝(去大都)途经瓜州,姜才与李庭芝痛哭流涕地动员将士,要誓死夺回太皇太后和皇帝。

将士被他们的情绪所感染,都流下眼泪。于是分发所有的金银玉帛来犒赏军队,率四万人乘夜直捣瓜州,奋战三个多时展,元军(见势不妙慌忙)扶持恭帝逃走。姜才在后紧追不舍,一直追到浦子市,天黑了也不退兵。元军将领阿术派人招降他,姜才说:“我宁可死,哪肯做投降的将军呢!” 六月,护饷经过马家渡,元军万户史弼带兵夺饷,姜才和他战斗到天亮,史弼几乎陷入困境。

扬州主帅李庭芝因被围困已久,找来姜才议事,屏退身边的人,谈了很长时间。只听姜才厉声说道:“(扬州失守后)相公不过就是忍一时的疼痛罢了。”身边的人听了都吓得大汗直流。从此姜才率兵保护着李庭芝的府第,期望和他共同赴死。

这年七月,益王在福州,以龙神四厢都指挥使、保康军承宣使的官职,召姜才。姜才与李庭芝向东来到泰州,将要入海。元军将领阿术率兵追上,并将泰州围困。阿术派使者去招降姜才,姜才不答应。阿术驱赶扬州士兵的妻儿到泰州城下,正赶上姜才肋部生了一个疮不能作战.众将于是打开城门向元军投降。都统曹安国进入姜才的卧室,抓住他献给了元军。

阿术喜欢他忠义勇敢,想招降并重用他,姜才放肆地说些无礼的话;阿术责备李庭芝为什么不投降,姜才说:“不投降的是我姜才。”继而怒骂不止。阿术大怒,于是在扬州用剐刑处死了姜才。临刑前,叛将夏贵出现在姜才身边,姜才咬牙切齿地斥责:“你见了我还不羞愧而死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11.相同点:①顽强地生长,②无私地奉献。不同点:“城市的绿色”受拘束、受限制,“乡

村的绿色”自由、富有活力。

12.①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然而不同的社会影响和生存抉择又给人不同的风雨霜雪,于是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块龟裂的土地,或者成了龌龊的垃圾场,这就需要人为地植种心灵的绿色,因此,心灵的绿色也是人造的。②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承接上文“它茂盛地长在每个人的精神沃土上”,“(心灵的绿色)也是人造的”则开启下文“它就像一块等待开垦的荒山,只有辛勤地耕耘、播种、浇水、施肥,才会长出绿色,长出希望,长出甜蜜”。

13.语言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善于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可读性。如把城市和乡村不同的绿色进行对比,把城市的绿色比作“动物园的猛兽”,写乡村绿色不受人摆布和享受乡村绿色的乐趣时,运用排比增强语势等等。

14.①以“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作铺垫,自然引出“心灵的绿色”,使文章衔接自然。②以实写虚,以具体的自然界的绿色来写抽象的“心灵的绿色”,符合人们认识的规律。③借用“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来突出“心灵的绿色”的重要性,便于人们理解和恪守。

15.使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作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湖泊的美丽,增强吸引力和可读性,启发读者珍惜保护湖泊。

16.自然原因:泥沙堆积;植物生长;河流改道;气候变迁使“收支”失衡,盐类沉积。人为原因:过度采水;盲目围垦;倾倒垃圾、废水;淡水养殖。

17.启发人们反省思考,对人类有警示作用;引起人们探索保护湖泊的方法。体现了作者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热爱自然的情怀、对自然受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呼吁社会来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严谨求实的科学探索精神。

2016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三语文寒假作业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

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2016

2016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及答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