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0-30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个用“特殊材料”做成的人
陈方
60年前,他留学美国归国受阻,曾致信美国总统,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60年后,他因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而备受瞩目。他就是我国合金材料的开拓者师昌绪。师昌绪不仅是我国材料科学与技术界的一代宗师,更是推动我国材料科学发展的杰出管理者和科技战略家,可谓中国“材料之父”。回顾自己的大半生,他的话语朴实无华:“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祖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在美国学习期间,师昌绪就显示出他的科研才华。就在他准备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下令,所有在美国攻读理工的中国留学生一律不准回国。这份禁令非但没能束缚住师昌绪,反而促使他展升了更为激烈的斗争。
师昌绪联合部分留美学生写信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申诉美国不应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并将这封信向美国人民散发。这些公开信在美国引起了很大反响。终于,在各方面的压力下,美国被迫公布一些中国留学生回国名单,其中就有师昌绪。临走前,他的导师问他:“如果因为在美国职务低,挣钱少的话,我可以帮忙。”师昌绪回答说:“你说的这些原因都不是,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的祖国需要我!”
回国后,师昌绪被分到了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当时,领导问他:“有两个地方供你选择,一个是沈阳,一个是上海。你去哪里?”这位35岁的留洋博士就一句话:“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就这样,师昌绪被分配到了条件比较艰苦的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开始从事高温合金及合金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一干就是30年。
1961年,我国围绕国产米格21飞机发动机采用什么设计材料的问题,航空研究院荣科教授授大胆提出了“采用空心涡轮叶片以提高涡轮工作温度”的方案,并立下军令状——一年内研制成功。
方案提出来了,谁来干?一天晚上,荣科走进师昌绪的家,希望他挑起研制空心涡轮叶片的担子。
“荣总和我一说,我的第一反应是‘一无所知’——没见过,甚至没听说过。但荣总说美国人已经研制成功,他在巴黎航展上见过。我想,既然美国人能做出来,我们怎么就做不出来?只要努力冲,我们肯定能行。”师昌绪回忆道,面对老朋友,他当时心里想的只有八个字——“发了誓言,共同承担”。
临走时,荣科根据自己的记忆,画了一个空心叶片的草图给师昌绪。就是根据这幅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草图,师昌绪组织起了100余人的攻关队伍,日夜奋斗在金属所简陋的精密铸造实验室。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就做出了第一片涡轮空心叶片,并通过了试车,使我国成了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研制出涡轮空心叶片的国家。
1984年,他被调到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任主任。到北京后,他不再只是一个研究材料的专家了,还扮演起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色。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20年,他高瞻远瞩,为材料学科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战略性的建议,在碳纤维、镁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纳米技术的发展万面都提出了他独到的见解。
碳纤维广泛应用于导弹与飞机制造材料中,是国防工业极为重要的材料。然而我国碳纤维的技术研究自1975年起步,直到2000年仍然未能取得决定性进展,师昌绪心急如焚,找到基金委材料科学部李克健,说想和他一起抓一下碳纤维。李克健听后立马摇头,“这事太复杂!谁抓准麻烦!”师昌绪不甘心地说,“如果碳纤维搞不上去,拖了国防的后腿,我死不瞑目。”李克健听后深受感动,接受了师昌绪的邀请。可是,上亿的科研资金哪里去找?
师昌绪上书中央,陈说利害。很快,这封信批转到科技部,科技部在863计划中专门增设了1亿元的碳纤维专项资金,在师昌绪的带领下,科研人员经过艰苦攻关,使碳纤维很快实现了批量生产。
现在,91岁高龄的师昌绪,仍然关注着中国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还在不停地工作。每天早晨8点走出家门,9点钟到办公室,直到下午4点,才离开办公室。中间的8个小时,他从不午睡,除了埋头工作,还要接待一拨拨请他提供咨询意见,指导科研工作的客人。2010年,他还出差10次,北到哈尔滨,南到广州,主持了几十个学术研讨会。
他就是这样一个用“特殊材料”做成的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年逾九旬的师昌绪仍然活跃在科研第一线,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始终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不停地奔忙,以为祖国做出贡献为人生的第一要义。
B.当年轻的师昌绪准备回国时,受到了美国当局和他的导师的阻拦。为争取回国,他坚决展开斗争,并直接给美国总统写信,在美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C.从事科研管理的20年里,师昌绪在碳纤维、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米技术的发展方面提出了许多战略性的建议。
D.航空、航天的关键材料——碳纤维的研究一直未能取得决定性进展,为此,师昌绪一边说服李克健同自己携手,一边向科技部申请专项科研经费。
E.本文撷取了师昌绪人生的几个片断,记叙了他在美国留学的经历和他在材科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表现了—位知识分子的赤子之情。
(2)文章叙述师昌绪年轻时在美国的留学经历,有什么意义?(6分)
(3)师昌绪承担自己不熟悉的研制空心涡轮叶片的任务,有哪些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4)师昌绪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人”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三思而后行”要求人在面对问题时沉着冷静,不急于立即采取行动,而是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师心自用解决问题。
B.市城管局对全市现有环卫职工休息场所调查摸底完毕后,按照设置标准进行测算,将目标任务大而化之后下达到各区及有关单位。
C.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报告大厅,用一场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平时、淡定、从容、自信,让人见微知著,于“中国故事”中品味“中国精神”。
D.浪费行为的产生,首当其冲,是人们待人接物方面存在严重的虚荣心理,过于注重面子,致使浪费具有了普遍的传播性。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农村领导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参与城市建设。
B.高校毕业生“主动失业”的状况令人担忧,出于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考虑,毕业生们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选择。
C.甘肃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许多文化资源具有有不可替代性。
D.据了解,危险驾驶罪将醉酒驾驶机动车、在城镇违法高速驾驶机动车竞逐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交通违法纳入其中。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生”就是“仁”,“生”就是“善”。中国古代思想家又认为, , , , 。 , 。
①这种意象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美”
②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很多作品中,都创造了“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
③大自然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生意
④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体的境界
⑤这种生命,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
⑥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A.③⑤②①④⑥ B.②④③⑤①⑥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②①
16.根据图表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5分)
我国SO2的排放源及贡献率
排放源排放量(万吨)贡献率(%)
爆发燃烧217988.6
炼钢168.56.9
炼油682.8
机动车41.61.7
合计2457.1100.O
新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陆续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闻雾霾天气,PM2.5一度达700微克/立方米以上。经初步分析,近期雾霾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从图表中我们发现, ① 。煤炭燃烧排放的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成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由此可见, ② 。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使之与示例构成排比,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6分)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拼搏,拼搏就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任雷鸣电闪。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旅行家在印度旅行,恰好赶上印度人去圣山朝圣的日子。只见有数千人沿着陡峭的山路向山顶攀登,蔚为壮观。旅行家平时很注意锻炼,自认为身体非常好,于是决定加入其中,体验一下。没想到,20分钟后,旅行家就气喘吁吁,迈不动步子了。而那些抱着孩子的女人,拄着拐杖的老人,却一个个轻松地从他面前经过。
“我不明白,”旅行家对他印度同伴说,“怎么他们能做到,我却做不到?”
印度同伴回答道:“因为你有一个习惯——把任何事情都当做比赛。你把山当成敌人,一心想打败它,山自然会回击你,而它远比你强大。但我们不把山当成敌人去征服,我们登山的目的是亲近山,与山合而为一,所以,山带着我们,一步步把我们举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标签:高三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