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编辑:

2013-11-25

17.联系全文,分别理解文中划线词或句子的含义。(6分)

(1)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3分)

(2)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3分)

18.指出第二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19.有人认为孩子们的探险活动是失败的、没有价值的,也有人认为这是颇有意义、很有价值的。请结合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六、(15分)

20.以下面诗句情境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发挥自已的想象,写一个叙事性片断。(15分)

要求:(1)以记叙为主,有人物的外貌、心理描写;(2)有环境描写;(3)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格;(4)不少于200字。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转身”有转动身体,改变面对方向的意思。转身,本是一具体动作,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的生活态度的转变,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

转身是一种深情,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智慧,小到小我私家,大到国家城市都有转身。关于“转身”,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

请以“转身”为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

1.C(A.都读 gěng;B.分别读chī、dài、yí、dài;C.分别读chen、chuāng、qiàng、chuàng;D.分别读chuài、chuài、chuán、zhuì)

2.B(A纰缪;C悬梁刺股;D优柔寡断)

3.B(A“垂拱而治”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说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句中属不解词义,可改为“励精图治”。 C“千虑一得”,指平凡的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的地方,也用为发表意见时的自谦语。对象不当,用语不得体;D“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不符语境。)

4.B(A成分残缺,宾语中心语残缺,可在最后加上“的新风貌”等。C“开发“与“改造”搭配不当。D语序不当,应是“识别、使用、传播”。)

5.D 从关联词入手,辨识各分句的逻辑关系。

6.B (隐修女是触壁而死)

7.D(应该是“斑秃可以自愈,毛囊再次激活,长出新的头发都是白发”)

8.C(A项不是“借染发剂造成一夜白发现象”,而是“缺乏了解”造成的;B项准确表述应是“人体内分泌的改变而直接改变了本身着了色的头发是不太可能的”;D项这些观点是“在历史上被证伪的理论”,而非科学。)

9.A(B项的理解与文句内容无关;C项中所说的“医生”应关注的“医学原因”,并非指前人的理论,与本意不符;D项中“特别是它背后的社会原因”一句理解有误,文句意思并非是强调医生要去寻求社会原因。)

10.C  【译文】先生说:“君子易于事奉而难于取悦。不按正道来取悦他,他不会高兴的;等到他用人的时候,会按照各人的才能来使用。小人难于事奉而易于取悦。不按正道来取悦他,他也会高兴的;等到他用人的时候,却求全责备。”

11. C(“怪”应为“以……为怪”)

12.A(A均为句末语气词; B并列关系/你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 ; D句末语气词/句中停顿)

[译文]

我开始读李翱的三篇《复性书》时,心里想:这不过是给《中庸》做的注释。聪明人理解“性”的含意,不读《复性书》也知道应当使“性”恢复到中庸;愚笨的人即使读了《复性书》,也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复性书》不作也可以。又读他的《与韩侍郎荐贤书》,认为李翱只是时运不通而愤恨社会上没有推荐自己的人,因此反复述说求贤之事;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这样。然而他把韩愈比作秦汉间好侠行义的一位豪杰之士,也算是善论人了。最后读了《幽怀赋》,然后放下书卷赞叹,赞叹后又读,不能停下来。遗憾的是李翱不生于今世,不能与他交往;又可惜自己没有出生在中唐,不能与他共同反复商讨他所提出的问题。

以往与李翱同一时代的所有人,行仁义之道而善于作文的没有谁赶得上韩愈。韩愈曾经写过一篇赋,不过是羡慕两只鸟的荣耀,感叹还没吃上一顿饱饭罢了。推究韩愈的心理,假如让他光显荣耀、生活宽裕,那就不再感叹了。象李翱就不是这样。他的《幽怀赋》说:“众人喧哗而纷纷退隐,都感叹年老和地位卑下;内省自己的心却不是这样,只担心行圣人之道还有不足之处。”又诧异李渊能用一支军队取得天下,用全天下的力量收复河北,为此而忧虑。啊!假使当时的人们都改变他们的叹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忧国之心,那么,唐的天下哪能发生动乱和最终灭亡呢?

然而李翱幸好没有出生在当今之世,看到今天发生的事情,那么他的忧虑更严重了。怎么今天的人不知忧虑呢!我在世上,见的人很多了,倘若有一个象李翱那样忧虑国事的,又都是职位低和被朝廷贬斥的人,与李翱相同;其他得意做官的人,一听到有谁讲忧世的话,不是把他看做狂人,就是把他看做傻子,不是发脾气,就是笑话他。啊!身在其位而自己无忧国之心,又禁止别人,让人都不忧虑国家之事,可叹啊!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作。

13.(1)认为李翱只是时运不通而愤恨社会上没有推荐自己的人,因此反复述说求贤之事;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这样。(以…者,丁宁,使)

(2)韩愈曾经写过一篇赋,不过是羡慕两只鸟的荣耀,感叹还没吃上一顿饱饭罢了。推究韩愈的心理,假如让他光显荣耀、生活宽裕,那就不再感叹了。(一饱之无时,推,是)

(3)啊!假使当时的人们都改变他们的叹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忧国之心,那么,唐的天下哪能发生动乱和最终灭亡呢?(易,所忧之心,岂…哉)

14. (1)作用:交代了送别的季节、地点,渲染了离别时的萧瑟凄凉的气氛,衬托了诗人凄凉的心情,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2)全诗抒发了一种与有人分手时的离愁别绪。首句借景渲染离愁,“萧瑟西风”渲染了离别的凄凉;第二句直接抒写离愁,送客的离愁使人肠断,两人默然对坐,滴酒未沾;第四句诗人在默默暮烟、蒙蒙微雨中一直目送着友人孤独的悠悠离去,加重并深化了离别时的凄楚愁苦情绪。

15.(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

(3)开琼筵以坐花;不有佳咏 (4)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5)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6.好奇(憧憬)、执着(信念)、兴奋(激动)、失望(痛苦)。(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7.(1)轻信:原意指轻易相信。这里指小岛快乐地迎接暴风雨的到来,将此作为对自己的又一次洗礼,拟人化地写出了小岛面对暴风雨挑战时的那种快乐与坚强。(3分)

(2)孩子们从小岛回来后极度的失望与痛苦,因害怕受家长责骂和可能成为笑柄而不愿将它们表露出来。(3分)

18.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描绘出了小岛景色的迷人、神奇,吸引读者。(1分)同时为下文两个小孩急切地想登上小岛的行为作了充分的铺垫,又与文末小岛的真实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3分)

19.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6分)

参考示例:要真正认识一个地方单靠远远的观望是不够的,还要到实地去走走。

或:我们有很多梦想,当我们真的涉足其间,却突然大失所望。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

或:遥远的岛是一种象征,一种美丽的未来、美好的理想的象征,这启迪我们要像孩子一样积极地追求,不断地努力,但又不能像孩子一样遭遇失败而垂头丧气。

或:我们所有的美丽的追求就像文中的小岛一样,即使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景,而人生的乐趣和意义已经隐含在执着的追求之中了。

【总结】高三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小编的整理有帮助到大家吗?如果大家还需要了解更多有关学习的内容,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1—2012学年洛阳市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