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6-30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袁珙,字廷玉,鄞人。生有异禀,好学能诗。尝游海外洛伽山,遇异僧别古崖①,授以相人术。先仰视皎日,目尽眩,布赤黑豆暗室中,辨之,又悬五色缕窗外,映月别其色,皆无讹,然后相人。其法以夜中燃两炬视人形状气色,而参以所生年月,百无一谬。
珙在元时已有名,所相士大夫数十百,其于死生祸福,迟速大小,并刻时日,无不奇中。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由闽海道见珙。珙曰:“公神气严肃,举动风生,大贵验也。但印堂司空有赤气,到官一百十四日当夺印。然守正秉忠,名垂后世,愿自勉。”普署台事于越,果为张士诚逼取印绶,抗节死。珙见江西宪副程徐曰:“君帝座②上黄紫再见,千日内有二美除。但冷笑无情,非忠节相也。”徐于一年后拜兵部侍郎,擢尚书。又二年降于明,为吏部侍郎。又尝相陶凯曰:“君五岳③朝揖而气色未开,五星④分明而光泽未见,宜藏器待时。不十年以文进,为异代臣,官二品,其在荆、扬间乎!”凯后为礼部尚书、湖广行省参政。其精类如此。
洪武中,遇姚广孝于嵩山寺,谓之曰:“公,刘秉忠之俦也,幸自爱。”后广孝荐于燕王,召至北平。王杂卫士类己者九人,操弓矢,饮肆中。珙一见即前跪曰:“殿下何轻身至此。”九人者笑其谬,珙言益切。王乃起去,召珙宫中,谛视曰:“龙行虎步,日角⑤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已见藩邸诸校卒,皆许以公侯将帅。王虑语泄,遣之还。及即位,召拜太常寺丞,赐冠服、鞍马、文绮、宝钞及居第。帝将建东宫,而意有所属,故久不决。珙相仁宗曰:“天子也。”相宣宗曰:“万岁天子。”储位乃定。
珙相人即知其心术善恶。人不畏义,而畏祸患,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为人孝友端厚,待族党有恩。所居鄞城西,绕舍种柳,自号柳庄居士,有《柳庄集》。永乐八年卒,年七十有六。赐祭葬,赠太常少卿。
注:①别古崖:僧名。②帝座:星官名,相术中认为影响人的命运。③五岳:人的额、颊、鼻、左右颧骨。④五星:耳口额鼻。⑤日角:额角中央部分隆起,形状如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动风生,大贵验也 验:检验
B.千日内有二美除 除:任命
C.不十年以文进,为异代臣 进:做官
D.召珙宫中,谛视曰 谛:仔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授以相人术 越国以鄙远
B.其在荆、扬间乎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后广孝荐于燕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储位乃定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袁珙相术之“精”的一组是( )
①皆无讹,然后相人
②珙一见即前跪曰:“殿下何轻身至此。”
③已见藩邸诸校卒,皆许以公侯将帅
④珙相仁宗曰:“天子也。”
⑤珙相人即知其心术善恶
⑥为人孝友端厚,待族党有恩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⑤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珙有与众不同的才能,又巧遇胸怀异能的僧人做了老师,经过特殊手段的训练,才成就了精准的相术。
B.袁珙预言程徐会有两次大的升迁但不能做忠臣,又说陶凯十年内会在新朝代做二品高官,后来都得到验证。
C.袁珙被燕王召到北平,燕王称赞他龙行虎步,面相奇异;袁珙预测燕王能做天子,府内的将卒能做公侯。
D.皇帝要选立太子,心里已经有意向了却因故没有决断,袁珙的话对太子之位的归属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Ⅱ卷(114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中性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前将答题卡上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II个小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果为张士诚逼取印绶,抗节死。(3分)
(2)王杂卫士类己者九人,操弓矢,饮肆中。(3分)
(3)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①
唐·李嘉祐
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黄霸⑦初临郡,陶潜③未罢官。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注】①江阴,唐朝江阴县,诗人时任江阴令。 ②黄霸,汉代大臣,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治为当时第一。③陶潜,东晋诗人,为彭泽令时,“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1)第二联两句中的“惨”和“寒”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4分)
(2)本诗描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5.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6分)
(1)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2)身无彩风双飞翼, 。 (李商隐《无题》)
(3) ,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6)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标签:高三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