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下册3月质检试题精选

编辑:sx_gaohm

2016-03-2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三语文下册3月质检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第Ⅰ卷(阅读题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通货膨胀的道德后果

茅于轼

通货膨胀的利弊是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经济学家对此已经讨论得相当透彻了。然而经济学家的视野往往只限于经济领域,忽视了其他社会后果。我认为“通胀”的一个严重后果是降低了社会的道德水平,这一点往往为经济学家所忽视。

通货膨胀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你在银行里存的钱以及你口袋里的钱的购买力降低了,这使人产生一种不公平的感觉。一位俄罗斯的退休女科学家抱怨说,她和家人辛苦一辈子积蓄的钱存在银行里,原先够花几十年,到死也不会愁缺钱花,可是通货膨胀使他们存的钱只够买一千克香肠。她的不平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个城市的劳动者遭受如此不公平的损失,一个很自然的反应是感到他有权利向社会索取所损失的财富。一个人认为社会欠了他的债,他理应得到补偿,然而又没有任何合法的渠道来实现这个补偿时,就会产生一种愤怒的心情,进而寻求各种机会去讨回失去的财富,甚至认为触犯法律也是正当的,因为他的社会对不起他,他丝毫不欠社会的情。当社会中这样想的人很多时,社会的道德水平将大大降低,关心社会公德的人减少,犯罪率上升,社会的安定性被破坏,其后果是极严重的。

即使通货膨胀率还相当低,不会出现在俄罗斯发生的那种情况,但它对道德的腐蚀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社会学家曾创造过一个名词,称作社会贴现阜,它和经济贴现率有相似的含义,只不过把

人们对未来金钱贬值的意义推广到一切未来的事物。经济贴现率越高,未来的一元钱在今天的价值越低,因而越不值得重视。贴现率上升意味着来来的盈亏没有意义。类似的,社会贴现率上升,意味着将来的金钱盈亏没有意义,只有眼前才是值得计较的。于是人们将变得不顾将来、只顾眼前,失信毁约都变得无所谓。这同样将构成一个不负责任的社会,造成不顾子孙后代,甚至今朝有酒令朝醉,过一天算一天的死囚型生活。社会贴现率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经济贴现率,它又直接与通货膨胀率相关联。

通货膨胀是对所有权的慢性侵袭。近几年来人们对所有权讨论得很热烈,大家越来越认识到确立牢固的所有权在提高经济活动效率中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一切侵犯所有权的政治行为都会造成经济上严重的不良后果。强行没收私人财产,以低价收购百姓的责金属,更换币值同时又限制每人以旧币换新币的数额,都是严重侵犯所有权的行为,都是饮鸩止渴。

通货膨胀使工薪阶层受到的损害最大。对于参与市场活动的人,如商贩、在企业内工作的职员,受到的影响就小,因为他们的收入和支出随市场上的价格水平而浮动。如果政府官员在“通胀”的环境下损失不能及时得到补偿,会降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因为他们会感到自己的劳动没有被正确估价。由于责任感淡薄,政府对自己的干部的控制力降低,严重时干部会寻求第二职业,甚至收受贿赂,使整个政府的工作效率受到损害。事实上通货膨胀正是由政府收支得不到平衡而引起的,政府必定努力削减支出,所以干部的薪金往往不能随物价水平而调整,然后政府收支情况将进一步恶化。所以通货膨胀处理得不好,有一种自我加剧的趋势,尤其是政府官员的道德水准在社会上有示范作用,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觉悟。

通货膨胀对社会道德水平的影响虽然是无形的,但它确实存在。也正因为无形,大家对它的危害往往估计过低。

(摘编自《晚报荟萃》,有删改)

1.下列关于“通货膨胀的后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货膨胀的直接后果是你所拥有的钱的购买力降低了。

B.通货膨胀会使人产生一种不公平的感觉,认为社会欠了他的债,他理应得到补偿。

C.通货膨胀会使人产生一种愤怒的心情,进而寻求各种机会去讨回失去的财富,甚至认为触犯法律也是正当的。

D.通货膨胀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社会的道德水平大大降低,犯罪率上升,社会的安定性被破坏。

2.下列表述与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通货膨胀的利弊虽然是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但经济学家对此已经没有争议了。

B.社会贴现率上升,会使人们变得不顾将来、只顾眼前,失信毁约都变得无所谓。

C.强行没收私人财产,以低价收购百姓的贵金属,更换币值同时又限制每人以旧币换新币的数额等行为都会造成经济上严重的不良后果。

D.通货膨胀对于参与市场活动的人影响很小,因为他们的收入和支出随市场上的价格水平而浮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货膨胀不管高低,都会对社会道德产生腐蚀作用,造成不良后果。

B.社会贴现率主要取决于经济贴现率,同时还与通货膨胀有关联。

C.如果政府官员在“通胀”环境下的损失不能及时得到补偿,所产生的后果要比普通人严重得多。

D.因为通货膨胀对社会道德水平的影响是无形的,所以人们对它的危害往往是无法估计的。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送何太虚北游序

[元]  吴澄

士可以游乎?“不出户,知天下”,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射六矢,示有志乎上下四方也,而何可以不游也?

夫子,上智也,适周而问礼,在齐而闻韶,自卫复归于鲁,而后雅、颂各得其所也。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末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上智且然,而况其下者乎?士何可以不游也!

然则彼谓不出户而能知者,非欤?日:彼老氏意也。老氏之学,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者也,而吾圣人之学不如是。圣人生而知也,然其所知者,降衷秉彝之善①而已。若夫山川风土、民情世故、名物度数、前言往行,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闻寡见,不免孤陋之讥。取友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陶渊明所以欲寻圣贤遗迹于中都也。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

而后之游者,或异乎是。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奔趋乎爵禄之府,伺候乎权势之门,摇尾而乞怜,胁肩而取媚,以侥幸于寸进。及其既得之,而游于四方也,岂有意于行吾志哉!岂有意于赫吾职哉!苟可以夺攘其人,盈厌吾欲,囊橐既充,则阳阳而去尔。是故昔之游者为道,后之游者为利。游则同,而所以游者不同。

余于何弟太虚之游,恶得无言乎哉!太虚以颖敏之资,刻厉之学,善书工诗,缀文研经,修于己,不求知于人,三十余生矣。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一旦而忽有万里之游,此人之所怪而余独知其心也。世之士,操笔但记姓名,则曰:“吾能书!”属辞稍协声韵,则曰:“吾能诗!”言语布置,粗如往时所谓举子业,则曰:“吾能文!”阖门称雄,矜己自大,瓮中之鸡、坎井之蛙,盖不知瓮外之天、井外之海为何如,挟其所已能,自谓足以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夫如是又焉用游!太虚肯如是哉?书必钟、王,诗必陶、韦,文不柳、韩、班、马不止也。此太虚今日之所以游也。

澄所事之祖母,太虚之从祖姑也。故谓余为兄,余谓之为弟云。

——选自《四部丛刊》本《国朝文类》卷三十四(有删节)

[注释]①衷:善。彝:常,即规律、本性。“降衷秉彝之善”指上天赐予的好善的本性。

4.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尚友古之人焉      友:以……为友

B.属辞稍协声韵        属:连缀

C.矜己自大            矜:夸耀

D.挟其所已能          挟:携同

5.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适周而问礼                   夫子而不周

B.然则彼谓不出户而能知者       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

C.不免孤陋之讥                 一乡未足,而之一目

D.或异乎是                     奔趋乎爵禄之府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赠序。作者以孔子周游列国询礼问学为侧,虽然还有“未问之礼”,但是仍然可以证明“游”对人的认识的积极作用。

B.作者辩证地分析问题,既肯定“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的老氏之学,又褒扬“博其闻见于外”的圣人之学,不乏劝诫作用。

C.作者批评了游历的错误倾向,即为名利而“游乎上国”、“游于四方”,高度赞扬何太虚的为道之游,对比鲜明,意义深远。

D.文中举陶渊明一例意在说明凡为道而游者必能“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

7.翻译文中划线语句。(10分)

①苟可以夺攘其人,盈厌吾欲,囊橐既充,则阳阳而去尔。(5分)

②太虚以颖敏之资,刻厉之学,善书工诗,缀文研经,修于己,不求知于人,三十余年矣。(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8分)

玉蝴蝶[注]

(宋)史达祖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漏初长、梦魂难禁,人渐老、风月俱寒。想幽欢、土花庭甃①,虫网阑干。

无端啼蛄搅夜,恨随团扇,苦近秋莲。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故园晚、强留诗酒,新雁远、不致寒暄。隔苍烟、楚香罗袖,谁伴婵娟。

[注]此词是词人流贬后所作。①瓮( zhòu):砖。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