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oll
2013-11-07
【摘要】:目前高三同学已经进入第一轮备考阶段,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各科目知识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4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拟题辅导”一文,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以2012高考湖南卷作文为素材,对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拟题辅导进行阐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审题导引】
在今年十六份材料作文中,湖南卷较为特殊,所给的材料除了文字外,还配了一幅图画,而图画还是以照的形式呈现,有别于一般的新闻图画或者漫画图画,这是高考中第一次出现的新的命题形式。命题形式很有创意,与众不同,也丰富了材料作文的命题样式。虽然命题形式新颖,但配上的四句文字材料给图画做了提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
命题的创新给了考生多角度发挥的余地,因为文字提示给了考生方向,写作中只要抓住材料的核心意象“手”,再结合文字提示——“服务”、“想象”、“创造”、“收获”四个关键词语,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词语作为写作的话题,即可演绎成一篇符合要求的考场作文来。如侧重于写“温暖服务的手”、“创造力量的手”等。
也可以综合多个方面成文,从四个点下手展开行文,通过自然圆润的过渡升华主题,更能突显考生的文字驾驭能力,得高分的可能性会比较大。但同时在篇章结构和语言等方面必须有较高的驾驭能力才行。
审准材料的意义仍然是首要的。由于材料的多维性,其意义也就具有多向性。一定要注意写作要求中的“根据上述图文”中的“图文”,应把图文看作统一体来理解。“手”是一个意像,一份寓意,一种语言,一种表达。应当说,每一种理解均可以成为一个思维的触发点,联想的拓展点,创意的生长点。如“温暖”,如“想像”,如“创造”,如“收获”,均可成文。同时,这些点与点之间的呼应、组合、重构,又可能营建更大的思维空间与意义空间。如“温暖”+“想像”+“创造”或“想像”+“创造”+“希望”等等,或某两个元素的叠加。这种组合显然是多向的、多维的、多层的。仅从言说与成文的角度看,你可以写那种有情境、有细节、有体验的温暖故事,以情取胜,以感动为目的;当然也可以发表关于想像、创造、希望之类的各种议论,并佐以各种例证。
与其他十五份材料作文不同的是,该材料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为写作记叙体文章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手”作为命题的重要元素,它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形象的、传情的、隐喻的。形象是文学的存在方式,审美的存在方式。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手便是爱与温暖的传递。“牵手”是爱恋,“分手”是伤感,“捧手”是呵护,“放手”是飞翔,“动手”是创造。与“手”相关的一切想像,基本上指向明媚的精神气息和感动的心灵世界。如果考生足够地心思细腻,均能从“手”这个细节出发,让创意走得很远,亦很美。
二、关于内容
(一)审题
今年的作文题为图文结合的材料作文,文字表达具有发散性,末尾的省略号表示还可以对“这双手”展开其他联想和立意,所以尽管从整体而言考生在题意方面区分度不大,但仍有部分考生题意可能要判为“基本符合题意”或“偏离题意”,故对今年的作文题意,特做如下说明:
1.题目中对图像的提示性解说用的是四个主谓式短语,且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但对其后的省略号的理解可以不局限于此种表述方式,如考生联想到“某人的一双手” “这双手干过什么” “手有何功用、意义”等,亦应视为“符合题意”,但应理解为第二等之“符合题意”。
2.材料中的图像及文字都是关于“手”及这一“张开的手”的形象的隐喻或联想引申意义的,提示语中 “根据上述图文”中的“图文”,应理解为图文统一体,所以考生立意,应在此整体意向上生发,如果考生作文只是就某一句中的某个词(如“想象”“收获”)展开立意,而完全未涉及“手”这个主体及其能动性,应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3.完全与材料无涉,明显属于抄袭、宿构的,即使在其题旨范围之外插入了有关“手”的个别文句,应视为“偏离题意”。
4.未加说明的其他立意的情况,请评卷员与组长商议。对于“偏离题意”的判决,必须通过组长审核。
(二)内容
1.文章材料丰富、扎实、恰当,且内在逻辑关联较好,应视为“内容充实”。
2.文章缺乏具体的材料,或虽有材料,但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或整篇文章意思发散、让人不知所云,应视为“内容不当”。
(三)中心
1.文章符合题意,有明确的主题贯穿全文;主次详略得当,视为“中心突出”。
2.文章无中心,或有多个中心且互相矛盾冲突,缺乏内在联系,视为“中心不明确”。
【提示:就今年的作文情况而言,有部分考生四个或多个意向都写到了,这类文章应视其具体内容加以判断:如果其不同意向有一主要观念加以统领,应视为“中心明确”;或者在未有主旨句的情况下,其意向的流转自然圆润(如从“创造”到“收获”),也应视为“中心明确”或“中心突出”。而文章意思明显发散,有较强断裂感的,应视为“中心基本明确”或“中心不明确”。】
(四)感情
1.文章所写的景、情、事、理,含有自己真切的感受、体验、体悟,符合情理,与文 章的内容和谐一致,视为“感情真挚”。
2.文章表达的感情符合情理,视为“感情真实”。
3.文章表达的感情基本符合情理,视为“感情基本真实”。
4.文章表达的感情不符合情理,或与文章的内容冲突,视为“感情不真实”。
标签:高三语文知识点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