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3-23
❷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❸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❹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必修四P65《苏武传》)
⑤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Example:❶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❷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❸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⑥.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Example:❶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❷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Example:❶以一当十(成语)
❷夜以继日(成语)
❸秋以为期(必修二P14《诗经。卫风。氓》)
(二)连词。
①.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Example:❶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必修二P35《游褒禅山记》)
❷忽魂悸以魄动。(选修P30《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Example;❶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必修二P35《游褒禅山记》)
❷樊哙侧其盾以撞。(必修一P22《鸿门宴》)
❸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③.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Example:❶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❷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选修P91《祭十二郎文》)
❸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选修P85《六国论》)
❹做师说以贻之(必修三P54《师说.》)
❺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必修一P22《鸿门宴》)
❻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❼斧斤以时入山林(必修三P46《寡人之于国也》)(以;根据)
❽久之能以足音辨认(选修P111《项脊轩志》)(以;根据)
④.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Example:❶不赂者以赂者丧(选修P85《六国论》)
❷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必修二P35《游褒禅山记》)
❸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必修二P30《兰亭集序》)
❺臣以供养无主(必修五P37《陈情表》)
❻以其无礼于晋(必修一P16《烛之武退秦师》)
❼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❽以勇气闻于诸侯(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凭借)
❾去以六月息者(必修五P34《逍遥游》)(以:凭借)
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Example: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必修五P25陶渊明《归去来辞》)
❷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选修P85《六国论》)(表承接)
(三)助词
①.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Example:❶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❷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❸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②.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Example:❶逆以煎我怀。(必修二P20《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Example:❶率领以五千骑追之
①.以为,认为。
Example: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❷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用,任用。
Example:❶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❷常以身翼蔽沛公(必修一P22《鸿门宴》)
❸请以战喻(必修三P46《寡人之于国也》)
❹秦以攻取之外,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选修P85《六国论》)
③以……身份 以+官职 凭借……身份
④把
Example:❶申之以孝悌之义(必修四P47《寡人之于国也》)
⑤乃
Example:❶以有尺寸之地(选修P85《六国论》)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Example:❶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选修P110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六)通假
①.通“已”,已经。
Example:❶固以怪之矣。
❷日以尽矣。
②通“已”,止。
Example:❶无以,则王乎?
【以为】
①.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Example:❶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❷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②把……作为或制成。
Example:❶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必修三P50《过秦论》)
❷铸以为金人十二。 (必修三P50《过秦论》)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Example:❶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❷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Example:❶项王未有以应,曰:“坐。”(必修一P22《鸿门宴》)
❷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
❸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必修三P48《劝学》)
❹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必修五P36《陈情表》)
⒀.【因】
(一)介词。
①.依照,根据。
Example:❶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❷变法者因时而化。
❸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❹我欲因之梦吴越(选修P30《梦游天姥吟留别》)
❺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必修三P50《过秦论》)
②.依靠,凭借。
Example:❶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必修三P50《过秦论》)
❷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必修一P16《烛之武退秦师》)
❸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
③ 趁着,趁此。
Example:❶不如因而厚遇之。(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❷因击沛公于坐。(必修一P22《鸿门宴》)
④.通过,经由。
Example:❶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因为,由于。
Example:❶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❷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二)副词。
①.于是,就;因而。
Example:❶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❷相如因持璧却立……(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❸衡因上疏陈事(必修四P67《张衡传》)
②.原因,缘由,机缘。
Example:❶于今无会因。(必修二P20《孔雀东南飞》)
(三)动词
①.根据
Example:❶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②.沿袭,继续。
Example:❶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❷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⒁【于】
(一)介词。
①.在,从,到
Example:❶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❷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❸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必修三P48《劝学》)
❹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❺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必修二P32《赤壁赋》)
❻以勇气闻于诸侯(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在……方面”“从……中”
Example:❶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❷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必修二P35《游褒禅山记》)
③.由于
Example:❶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Example:❶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❷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❸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必修三P54《师说》)
❹不拘于时,学于余。(必修三P54《师说》)
❺当其欣于所遇(必修二P29《兰亭集序》)
5.被。
Example:❶君幸于赵王。(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❷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与,跟,同。
Example:❶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❷燕王欲结于君。(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❸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⑦.比。
Example:❶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❷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❸师不必贤于弟子(必修三P54《师说》)
⑧ 和
Example:❶赵尝五战于秦(选修P85《六国论》)
⑨ 对
Example:❶更与何人说
【于是】
①. 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
Example: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❷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❸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对此)(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❹于是余有叹焉。(因此)(必修二P35《游褒禅山记》)
❺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②. 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Example:❶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❷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❸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见……于】表示被动。
Example:❶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❷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15.【与】
(一)介词。
①.介词。和,跟,同。
Example:❶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必修一P22《鸿门宴》)
❷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 给,替。
Example: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❷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选修P88《伶官传序》)
③. 比,和……比较。
Example:❶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❷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选修P85《六国论》)
(二)连词。
①.连词。和,跟,同。
Example:❶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❷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
(三)动词。
①.给予,授予。
Example:❶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勾践灭吴》)
❷则与一生彘肩(必修一P22《鸿门宴》)
❸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选修P88《伶官传序》)
② 结交,亲附。
Example:❶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必修一P16《烛之武退秦师》)
❷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必修三P50《过秦论》)
❸与嬴而不助五国也(选修P85《《六国论》》)
③对付。
Example:❶庞暖易与耳
④参加,参与。
Example:❶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
④ 赞许,同意。
Example:❶吾与点也。
❷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Example:❶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❷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❸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Example:❶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❷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必修一P22《鸿门宴》)
❸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❹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Example:❶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❷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⒃【则】
(一)连词。
①.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Example:❶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必修一P22《鸿门宴》)
❷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必修三P48《劝学》)
❸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❹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②.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Example: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❷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❸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必修二P32《赤壁赋》)
③ 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Example:❶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必修三P50《师说》)
❷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❸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④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Example:❶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必修三P50《师说》)
❷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促织》)
❸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
④. 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Example:❶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❷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
(二)副词。
①.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Example: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Example:❶及诸河,则在舟中矣。(《肴之战》)
(三)名词。
①.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Example:❶《论语》六则。
②。准则,法则。
Example:❶以身作则。
(四)动词。效法。
Example:❶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五)通假。同“辄”,总是,常常。
Example:❶居则曰:“不吾知也!”
【则是】只当是。
Example:❶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窦娥冤》)
【则则】赞叹的声音。
Example:❶连呼则则。
⒄.【者】
(一)助词。
①.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Example:❶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❷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Example:❶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❷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③.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Example:❶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❷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④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Example:❶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❷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❸客有吹洞萧者。(必修二P32《赤壁赋》)
⑤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Example:❶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必修三P54《师说》)
⑥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Example:❶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
❷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❸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⑦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Example:❶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赤壁之战》)
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❸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语气词。
①.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Example:❶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❷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必修一P22《鸿门宴》)
②前面有“若,似,如”
Example:❶言之,貌若甚戚者
18.【之】
(一)代词。
②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Example:❶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❷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必修四P56《廉颇蔺相如列传》)
❸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❹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❺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②.指示代词,这,此。
Example:❶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2015年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复习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三语文知识点栏目!
标签:高三语文知识点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