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j
2013-11-25
【摘要】高三的生活是紧张的,大家要好好把握住高三,认真复习,备战高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政治期中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收到了积极效果。不仅给老、少、边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使参加志愿者行动的青年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改造,学到了在大学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根据此回答1—2题。
1.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表明( )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 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具有互补性
C.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的根本途径
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2. 参加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
①人们与生俱来的
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
③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⑤ 从思想道德修养中培养出来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3.近年来,随着“邓小平足迹之旅游”“重走红军长征路”等精品旅游路线的推出,辉煌革命史成为了宝贵的旅游资源,红色旅游逐渐兴起。开展红色旅游的文化意义( )
①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是让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文化熏陶过程
③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
④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小呀嘛小儿耶,背着书包上学堂 ”欢快熟悉的旋律响起,往昔岁月一一浮现,少年时代的回忆展开了它温馨美好的画卷。现在的孩子同样也会唱着歌长大。可是词曲稍有不同,是“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快使用双节辊,哼哼哈嘿”。回答4—5题。
4.当年的歌曲能令我们的回忆纯洁而幸福,一生难忘,这是因为 ( )
A.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行为
B.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文化活动来进行的
5.现在的孩子同样也会唱着歌长大,可是词曲稍有不同,是“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快使用双节棍,哼哼哈嘿”。不同时代的孩子唱着不同的歌曲长大,这表明( )
A.文化有古今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C.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时代的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总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6.我们在电视上赞叹日本的“织巧节”和韩国的“孟兰盆节”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文化传统,却忽视了礼仪之邦的中国才是它们的起源之地;在艳羡西方载歌载舞数日不眠的狂欢节时,却不知“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的元宵节恰恰是我国的狂欢节。这说明( )
A.民族节日传播的重要性
B.中国节日比外国节日更优秀更科学
C.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继承的重要性
D.外国节日比中国节日更科学更优秀
7.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 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设计融人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贡献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这表明( )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D.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8.苗族女子的头饰反映出浓郁的民族习俗和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图腾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土族妇女斜襟上衣的袖子是用五色彩布缝制成的,远看如同两道美丽的彩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
③各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本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④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0年8月15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据此回答9--10题。
9.哀悼日之所以定在8月15日是因为这一天是舟曲洪水泥石流死难者的“头七”之日。在这天哀悼逝去之人,符合中国民俗传统。下列对传统习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会产生重要影响
③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④传统习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为灾难中的死难者进行全国哀悼,这样做( )
①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
②体现了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和民生的关切
③可以形成民族认同,增强凝聚力
④贴近民族习俗和百姓心理,体现人文关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在中国民间,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过年( )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春节是我国十几个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但各民族过春节的形式各有不同,如汉族在除夕夜要合家吃年夜饭,长辈给未成年的孩童“压岁钱”;布依族的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藏族则在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等等。这表明 (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 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13. “多难兴邦”源自《左传.昭公四年》,原意是遭遇劫难的有些国家,其后疆域拓展未遭劫难的国家反而疆土不守。现在人们这样解释“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激发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从而使国家强盛起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和发展
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传统,古为今用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因为马克思主义是( )
①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指针
②判明各种文化真理的主要标准
③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④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 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武器
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15.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不学礼,无以立
C.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D.是非之心,智也
16“以前,感觉国家很抽象、离我很遥远;但现在,感觉国家很具体、很真实”,这是四川灾区百姓发自内心的感言。在灾难中,国家“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这彰显了( )
①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②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真实性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 ④我国新型民主的全民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17.09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甘肃大学生张闯在《半月谈》上发表意见:就业难只存在于没权、没钱的家庭;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哪个官员或哪个有钱人的子女没找上工作,希望两会对此给予关注和解答。这种现象表明( )
A.我国公民有出版自由 B.我国公民有监督人大代表的权利
C.我国公民有言论自由 D.我国公民有参加国家决策的权利
18.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这要求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新兴媒体,因为它( )
①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②有利于党和政府正确履行国家职能
③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④有利于保证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A.①②③ B. ①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9.2008年9月深圳“9﹒20”特大火灾事故、登封“9﹒21”煤矿瓦斯事故相继发生,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后的两天时间内,相关责任领导人被问责。这说明( )
①我国政府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②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③损害人民利益、违法失职行为要受到追究
④强化行政问责制是杜绝生产安全事故唯一有效的方法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④
20.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28日下午3时与网友在线交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政府选择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做法( )
①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②能够使决策反映民意,做到决策利民
③体现了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④有利于引导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关于我国全国人大代表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人员 ②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 ③履行最高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和任免权 ④ 对党和政府负责,党和政府有权依法罢免不称职的代表
A.①② B.③④ C.① D.②
22.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基本方式的是:( )
①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②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 ④党领导政协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标签:高三政治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