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1-30
❀ 光照图的判读
❀ 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 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 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 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
❀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12:00
❀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 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 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 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 日界线:原则以180°经线作为日界线,不过有些曲折。
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西增东退)
❀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图:P16
❀ 解昼夜长短的三个方法:
❀ 求某地昼夜长短:过该点作纬线或纬线圈,白天占的部分多的就是昼长夜短,反之
❀ 某地昼长2 x,则日出为12:00—x,日落为:12:+x
❀ 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注意:解题突破点,赤道终年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内部圈层
❀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即地震波。
特性: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不连续面。
Ø 莫霍界面
Ø 古登堡界面
❀ 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 33KM
❀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
❀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包含地壳。
❀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
❀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地理必修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