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2-29
13.下列粒子中,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
A.Mg B. Zn2+ C. Fe2+ D.HCl
14.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氧化还原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C.失电子的反应物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反应中被还原
D.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作还原剂
15.某金属的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N O2、O2和该金属的氧化物。已知NO2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4:1,则在分解过程中该金属的化合价将( )。
A.无法确定 B.升高 C.不变 D.降低
16.H-是负一价的阴离子,它可与NH3发生以下反应:H-+NH3 = H2+NH2-,下列有关这个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H-是还原剂
C.该反应中NH3被氧化 D.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都是H元素
17.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
A.1 :1 :l B.2 :2 :1 C. 2 :3 :l D.4:3:2
二、填空题
1.在下列反应中:
A. 2F2+2H2O=4HF+O2 B. 2Na+2H2O=2NaOH+H2↑
C . CaO+H2O=Ca(OH)2 D. 2H2O=2H2↑+O2↑
水只作氧化剂的是 ,水只作还原剂的是 ,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是 ,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
2.(1)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开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 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 的拆写结果是:氧化反应为: ;还原反应为: 。
①请据此将反应: 拆写成两个“半反应式”:氧化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某一氧化还原反应为: ;其中氧化反应的半反应可写为: ,则还原反应的半反应可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类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氧化还原反应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根据参与电子转移的元素种类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常见。下列所提供的反应中电子转移发生在相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的有 (填序号,下同);电子转移发生在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的有 ;电子转移发生在不同元素之间的有 。
①C+CO2 2CO ②NH4NO3 N2O↑+2H2O ③2KClO3 2KCl+3O2↑
④S+2KNO3+3C K2S+N2↑+3CO2↑⑤3Cl2+6NaOH 5NaCl+NaClO3+3H2O
⑥HgS+O2 Hg+SO2
4.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⑴用双线桥法分析上述反应(只需标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⑵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硝酸没有全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硝酸占总硝酸的 。
5.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含Fe元素约2g.主要以Fe2+、Fe3+形式存在于人体内.Fe2+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补充Fe2+的亚铁盐(如FeSO4)。服用Vit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
(1)人体中经常进行Fe2+ Fe3+的转化,在过程A中,Fe2+做 剂,过程B中Fe3+被 .
(2)Vitc使Fe3+转化为Fe2+Vitc在这一过程中做 ,具有 性.
6.在KClO3+6 H Cl(浓)=KCl+3Cl2↑+3H2O的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得电子与失电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________,试标出反应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一定条件下,NO2跟NH3可以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反应方程式为6NO2+8NH3=7N2+12H2O。请回答:
(1)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 ;
(3)若经氧化得到的N2比经还原得到的N2多2.8g,求参加反应的NO2 和NH3的质量各是多少?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化学高一必修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随堂检测题,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化学同步练习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