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2-14
1.C 2.B 3.D
4.C [鼎在西周时期是王权的一种象征,春秋时期诸侯墓中九个鼎的现象反映了周王室走向衰弱,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的破坏。]
5.B
6.C [本题考查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宗法制的重要特点,②、③、④都是嫡长子,因此一定能成为大宗。]
7.B [礼乐制度是西周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周朝制定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
8.C [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时在全国范围确立。]
9.A [秦朝以郡县制代替过去的分封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安定。]
10.A [材料反映出秦朝废分封置郡县是“其所以为得也”,说明柳宗元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11.A [“这种帝国结构”指的是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而三省六部制开始于隋唐时期,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12.D [秦朝郡尉是地方长官,与诸侯有明显的不同,没有封地,官位也不能世袭。]
13.A [关键是理解柳宗元的这句话。结合史实,我们可知周朝亡于分封制;秦之灭亡,因暴政,而不在其所开创的郡县制。]
14.B
15.A [三省六部制并非一直被后世历朝沿袭。在宋初,三省六部制已有名无实。明太祖时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排除④。]
16.C 17.B 18.A 19.C 20.D
21.(1)影响: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2)郡县制度。影响: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或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3)同:都实行郡县制。异:西汉时也实行分封制。
(4)说明: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总会有一个过程,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不会一帆风顺。
22.(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
(2)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废除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
23.(1)强调功绩,神化皇权。皇帝产生方式:世袭。
(2)工部。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掌政令的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
(3)关系:主子与奴才的关系。基本特征:君主专制。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历史寒假作业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