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试题

人大附中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含答案)

编辑:

2013-11-18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一道小题,共12分)

3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 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方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洋务始末》

材料二:"今之言发者,其荤荤大端,必曰练兵也,开矿民,通商也。斯固然矣……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引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兵法易,助学拳,要杀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2分)

⑵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材料二的主张有何进步性?(2分)

⑶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何相同的背景和目的?(2分)为此他们采取的手段是否一样,为什么?(4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二道小题,第37题14分,第38题4分,共18分)

37.从1840年到1901年的60年的思想历程,从林则徐时代的朦朦胧胧感觉要学习别人,到洪秀全时代碰到什么拿什么来学,到李鸿章时代明确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器物,再到康有为时代觉醒为不仅学习别人的技术器物,更要学习别人先进的制度,全面学习,才能真正摆脱殖民地化的命运。

请回答:

(1)促成林则徐要学习别人"开眼看世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用史实说明洪秀全时代"碰到什么拿什么来学"(2分)

(3)举例说明李鸿章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器物的成果(2分)

(4)胡适曾说:"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4分)

(5)从林则徐经李鸿章再到康有为,说明近代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探索呈现出哪些趋势?(4分)

38.2006年10月8号,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首选中国访问,引起各大媒体关注,被称作一次"破冰之旅",更有甚者,把其与当年(1972年)尼克松访华打破二十多年中美关系的坚冰相提并论。依据你对中日近现代历史的理解,你认为安倍访华能否打破中日关系的坚冰?并请阐述你的理由。(共4分)

(注:本题为开放型试题,任选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表述充分,即可得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D C A A C A C D C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A C B D A B B B C D A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C B C A B B C D B A

二. 材料解析题(共12分)

36.(1)向西方学习,适时改革(2分)

(2)前者侧重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后者侧重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2分); 材料二触及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即要求改变封建的政治体制(2分)

(3)背景: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分)

目的:振兴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机.(1分)

不一样.因为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他们缺乏反帝反封的勇气,更不敢发动反帝武装斗争(原因),所以他们走的是维新改良道路(手段),而中国农民阶级因为自身的落后性和革命性,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原因),所以他们走的是"扶清灭洋"的暴力斗争道路(手段).(4分)

三.问答题(第37题14分,第38题4分,共18分)

37.(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2分)

(2)借用西方的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教,宣传发动农民起义;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以改革内政,振兴太平天国。(任答其中一点,给2分)

(3)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北洋海军(任答其中两点,给2分)

(4)不正确。原因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封建顽固势力的过于强大决定。依靠封建帝王实施改良的方案决定。(原因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5)由理想变为实践,由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的探索,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由浅入深,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38. (注:本题为开放型试题,任选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都可得分)

参考答案:可以打破坚冰。理由:一.启动首脑外交,试探重建互信。改变首访美国做法,首选中国访问,也填补小泉五年内中日高层互访的空白。二。致力改善对华关系 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和和亚洲经济大国的中国,改善中日关系对于推进亚洲一体化稳定亚洲局势具有重大意义。三是突破亚洲外交困境,谋求更多政治利益。为此承认二战对亚洲国家造成的巨大伤害和东京审判的合理性,表示决不赞美军国主义,亦不美化甲级战犯 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中日民间友好组织的推动等等

不能打破坚冰。理由:一.访问形式大于内容,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因为迫于压力,不想做短命首相的一次外交举动,并没有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二.针对中日关系的敏感话题,并没有直面回答。如浓厚靖国神社问题。在是否会以个人或首相身份去参拜这一关键点上,含糊其辞,态度暧昧,而这恰恰是中日政治关系的症结所在。其它如慰安妇的赔偿、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问题及东海钓鱼岛的主权问题都未涉及。三.少壮派政治家(二战后最年轻的首相)"鹰"派色彩更浓。主张强化日美同盟,扩展日本"自卫"防务禁区,曾是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忠实拥护者。四。二战后及当今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仍未彻底根除等等。

【总结】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了,大家要多做题,多总结,才能多进步。小编祝大家在精品学习网学习愉快。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练习

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练习整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