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4-25
21.右图为“西夏木活字(佛经)印本”(影印件)。它最大的史学价值在于
A、可作为研究活字印刷术传播的一手史料
B、从字形上来看该文字属于独创性的文字
C、足以证明西夏曾经是活字印刷术发源地
D、没有任何实用价值,无法得到准确信息
22.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的古代科学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授时历》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23.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的新阶段,最早的管形火器出现于
A、唐末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24.元朝时“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下列属于“腹里”的是
A、台湾 B、x藏 C、泉州 D、大都
25.元朝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这一史实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蒙古族善于骑射,依靠军事力量取胜 B、民族融合大为增强,完成封建化过程
C、统治者及时调整统治政策,发展经济 D、落后民族对中原地区无有效的统治措施
26.元世祖曾说:“天下国家,譬犹一人之身。中书则右手也,枢密则左手也,左右手有病,治之以良医,省院阙失,不以御史台治之,可乎?”据此判断,御史台的职能是
A、掌管军事 B、负责监察 C、掌管行政 D、统领宗教事务
27.明朝有一种机构,各时期名称不同,都具有“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职能。该机构是
A、内阁 B、“厂卫” C、刑部 D、都省
28、“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这说明作者认为
A、宰相制度在古代中国有六百年的历史
B、废除宰相导致明清统治更加专制黑暗
C、明以前“王室”是统于“政府”之下
D、有了宰相就必然会有太平盛世的出现
29.明朝由“殿阁大学士”发展而来,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厂卫 C、内阁 D、六部
30.明末曾流行一首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可以反映
A、老百姓日子过得十分富足 B、农民不堪苛捐杂税之苦
C、百姓支持满族势力的南下 D、农民阶级缺乏纳税意识
31.《明史•职官志》载:明朝中期以后,“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于寺人”。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宦官于内阁彼此倾轧 B、宦官与内阁相互勾结
C、宦官专权局面的形成 D、朝廷形成激烈的竞争
32、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圆圆曲》中的诗句:“三军哭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讥讽的是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
A、皇太极 B、吴三桂 C、李自成 D、张献忠
33.清代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描述了军机处是
A、专为应对西北战事的军事机构 B、处理日常朝政事务的行政机构
C、完全秉承皇帝旨意的附庸机构 D、制约中央集权专制的监督机构
34.清政府1759年颁布的条例规定: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用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清政府
A、准备断绝中西贸易往来 B、高度关注西洋商人的安全
C、对西洋商人有防范心理 D、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35.2004年《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两国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历史上最早涉及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的文件签署于
A、康熙时期 B、雍正时期 C、乾隆时期 D、嘉庆时期
36.乾隆时期《南江县志•木棉谣》载:“大妇弓弹中妇织,绿鬟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更高”,反映了
A、棉纺织业生产情况 B、木棉是当地唯一的经济作物
C、封建剥削非常沉重 D、当时的农民放弃了农业生产
37.清朝乾隆年间规定,外国商人只能在广州一地,通过官方指定的特许行商“广东十三行”进行贸易。下列选项中,由明朝设置的与“广东十三行”性质类似的机构是
A、内阁 B、海关 C、市舶司 D、洋行
38.“官市不开,私市不止”是徐光启等明智的管员对海禁政策后果的认识。其中“私市”演变成为害甚烈的“倭患”,发生在
A、明朝初年 B、明朝中期 C、清朝初期 D、清朝中期
39.西洋“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传入中国,士人赞叹“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这种情况至少应在
A、汉通丝绸之路之后 B、唐朝设市舶司之后
C、马可波罗来华之后 D、明末西学东渐之后
40.据说利玛窦来华时,曾带来了一幅有外文标注的世界地图。在这幅地图中,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央。利玛窦的用心在于
A、让中国人具备初步的地理概念 B、赢得中国人的信任
C、中国本来就在世界的中央 D、以此表示对中国人的尊重
二.非选择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溽;……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货殖列传》
(1) 从材料一中你能够提取南方经济发展的哪些信息?(4分)
材料二:西汉、唐代、北宋南北方人口(户数)比较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数)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数)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扬远《西汉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2)根据材料二,简述中国从西汉到北宋人口的变化情况并简要说明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渭南文集》
(3)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句)(4分)
(4)材料一、二从人口数量、财政收入两个视角为“经济重心南移”提供了证据,除此以外,还可以从哪些视角寻找证据说明这个观点?(列出视角及相关证据)(7分)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历史期中测试卷,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