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4-25
21.曾国藩曾说“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以纡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这表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 B.学习西方科技
改变封建制度 D.维护清朝统治
22.1934年,中国银行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外国资本的压制 B.封建主义的束缚
官僚资本的侵蚀 D.股票市场的紊乱
23.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24.中共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25.读右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工业化建设
“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26.“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出自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的这段顺口溜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7.与人民公社体制相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改变了土地所有权 ②转变了经营方式 ③调整了分配方式 ④取消了粮食税
A.①② B.①③ ②③ D.②③④
28.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确定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29.下列不属于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是
A.青岛 B.泉州 温州 D.广州
30.《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的是
A.改革开放 B.科教兴国 “文革”结束 D.包产到户
第II卷 非选择题
(本卷共3小题,其中31题12分,32题12分,33题16分,共40分。请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相应位置上。)
3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后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府志》
材料三 “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康熙松江府志》
材料四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提炼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丝织业的发展情况。(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4分)
(2) 史学界普遍认为: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试从两则材料中各摘引最有说服力的一句加以论证。(4分)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社会现象有何不同?(2分)
(4)材料四的观点对材料一、二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淝河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后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 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己自主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殖民的主要影响。(8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农村家庭纺织业图 图2:鸦片战争后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1911 300 5600 31 510
191—1919 600 13000 75 1625
材料三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4分)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
(3)据材料三,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时党是如何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4分)
高一历史期中测试卷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