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7-07
23.下列关于垄断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
B.主要表现为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4.右图反映的是1929年~1933年世界贸易水平变化情况,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大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两次工业革命
D.两次世界大战
25.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去世,当时中国政府所赠挽联为:“为人类争自由,林肯与还,谁与匹者;绎(发扬)大同之绝学,仲尼而后,意在斯欤”。罗斯福新政举措中能体现挽联中“大同”思想的主要是
A.整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B. B.实行工业复兴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劳工权利
D.恢复农业发展
26.20世纪50至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
A.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B.实行明确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C.普遍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推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02.51 14.10 77.39
100 13.8 75.5
27.右表是1913年—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变化情况,1925年相对于1920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斯大林的工业化政策
D.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28.20世纪20、30年代是苏联“走向强国之路”的时代,苏联“走向强国之路”主要是通过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斯大林的工业化道路
C.农业全盘集体化 D.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29. 20世纪40年代,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A.罗斯 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实施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30. “由英国石油公司负责开采的、归美国所有的墨西哥湾油田5月发生泄露事故,给墨西哥湾周边许多国家带来生态灾难。……漏油事故导致英美两国石油股票价格下跌,连累到了中国等许多国家……截止6月18日,已经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4个国家表示愿意向美方提供人员、技术或设备,协助处理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这段材料分析正确的有
①材料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②材料说明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弊大于利,必须阻止经济全球化蔓延③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性问题面前,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④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五小题,每题2分,计10分。正确的选择A;错误的选择B,并涂在答题卡上)
31.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因此,重农抑商政策在我国古代社会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32.甲午战争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的最主要原因是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33.1984年,我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基本原则是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 )
34.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
35.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起到了推动作用。……………………………………………………………………( )
II卷 主观题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10分)下面所给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的一些情况,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中标示①②③④曲线,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经济成份。
材料二:1872-1894、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来源:学科网] 近代工业合计 近代民族工业[来源:学科网]
厂数 资本(千元) 厂数 资本(千元) 厂数比重 资本比重
第一时期1872-1894 175 48 893 53 4 697 30% 9.6%
第二时期1895—1913 685 223 423 463 90 801 68% 41%
材料三:下图是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部分行业的经济发展指标(1933年指数为100)
请回答:
(1)依据产生时间及发展的阶段特征判断,材料一中代表近代民族工业的是哪一条曲线?(1分))它在中国19世纪60、70年代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2)材料二中,近代民族工业在第二时期有了较大增长,其增长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张謇等企业家在此时提出的救国口号是什么?(1分)
(3)材料三这一情形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到1986年时,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债已经接近10000亿美元,支付债务利息占去了其出口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一半。为了支付债务利息,第三世界各国政府都减少了它们的社会支出和进口。但是由于工业国三分之一的出口目的地是第三世界,所以第三世界进口额的减少立即导致了第一世界失业人口的增加。……失业率的上升转而又引起对保护性关税的需求……这些经济问题驱 散了二战后的自信心和愉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即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 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区域经济集团?(3分)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种趋势?(1分)
(2)材料二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中存在什么问题?(1分)请摘录材料三中有助于缓和该问题的语句;(1分)请再提出一个你认为有助于解决该问题的措施。(1分)
(3)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什么组织?(1分)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最主要意义是什么?(1分)世界贸易组织宗旨是什么?(1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10分)
中国与苏联走的都是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道路上借鉴了苏联的经验,也汲取了苏联的教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与苏联的工业化都是从各自的五年计划开始的,中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的经验,中苏两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共同点是什么?(1分)这个共同点导致了斯大林模式下怎样的弊端?(1分)这一弊端在中国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也同样出现,中国当时是如何纠正的?(1分)
(2)在赫鲁晓夫和邓小平的领导下,苏联和中国各自进行了改革。改革都首先从农业开始,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措施有哪些?(3分)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是什么?(2分)
(3)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都失败了,主要原因是什么?(1)苏联解体后,中国汲取苏联改革的教训,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问答题(10分)
38.(1)优先发展重工业(1');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失调、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1');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
(2)改变过分集中的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以自主权;减税提价,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垦荒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 。(3');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
(3)缺乏正确理论指导和明确的目标,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1');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
相信大家在阅读了高一年级下学年历史期末考试综合测试题之后,一定要及时漏题追踪,做好笔记哦。相关内容请关注【高一历史期末试卷】。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