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8-04
8.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的陶瓷大量输出海外是在宋代以后。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9.
【答案】D
【解析】题干的第一句话就是切题点抓住“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轨迹”这一主线,后面著作的论述其实都围绕着“发展轨迹”来勾勒一个“变迁”的过程,即中心的转移由“佛罗伦萨”到“阿姆斯特丹”再到“纽约”也即中心由欧洲转移到了美国,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提到现代金融起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据所学知是在14世纪,因而AB都错误,C错在“始终”上。
10.
【答案】A
【解析】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关于“直接原因”的题目也就是从材料中直接可以得出的答案。本题中“他若生在这个时候,也是要剪了辫子,同大家一样。”表明如果是孔子在世他也要剪掉辫子,所以这则告示的直接目的是劝导大家剪掉辫子,故选A。
11.
【答案】C
【解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加政府投资,扩大财政赤字,以缓和经济危机。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目,第12题22分,第13题20分,第14题14分,共56分。
12.
【答案】
(1)人文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2分)孔子提出了“仁”、“礼”。(2分)以人为本,关注社会。(2分)
(2)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主科学等思想的传播;中国民众的进一步觉醒。(答出两点即得4分)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任答2点即得4分)
(3)推动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科技与发明,改变人类生活。(4分)
(4)交通、通讯手段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人类交流越来越便利;多极化趋势加强,意识形态冲突减弱;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任答两点即得4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和当时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的相通之处。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是人文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孔子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是孔子提出了“仁”、“礼”。 当时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的相通之处是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2)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政治思想上的发展和表现。据据本题材料二说明“后方战斗力一天比一天加厚”的主要原因有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主科学等思想的传播;中国民众的进一步觉醒。当时的思想政治领域中“一番新气象”的具体表现为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3)本题考查世博会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产生了的促进作用。世博会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产生了的促进作用为推动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科技与发明,改变人类生活。
(4)本题考查促进“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本题料三和及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的主要因素是:交通、通讯手段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人类交流越来越便利;多极化趋势加强,意识形态冲突减弱;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31.【答案】
(1)政府重视(或政府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范围广(或交易国家多);贸易税收(市舶收入)成为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敌对势力利用大海继续与中央对抗;倭寇侵扰;统治者(朱元璋)轻视海外诸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缺乏经济交流的需求。
(3)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
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大量西方官员、传教士、商人来此;上海是近代工业最早的诞生地和集中地;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逐渐传入。
(4)①建立经济特区 ②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任答两点即可) ④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全面接轨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第(1)问,从贸易政策、范围和税收三个角度思考即可。第(2)问,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和统治者的政策等角度分析概括。第(3)问,主要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分析归纳其表现;“原因”主要考虑内外因素。第(4)问,主要从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方面思考。
14.
【答案】
(1)1834年济贫法发展体现在:由教区负责(地方管理)发展为全国集中(中央)管理;由教区工资补贴发展为严格禁止对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救济;为救济而救济的思想转变为救济、就业与经济发展兼顾的思想。(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834济贫法改革的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原有济贫法的弊端;古典经济学思想成为主流。(6分)
1834济贫法改革的影响: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局部范围内激化了矛盾。(3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二关键信息“使之负责全国贫困救济的管理”、“济贫院纪律严苛”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材料一、二,1834年济贫法较之以前变化较大,主要体现在:由教区负责(地方管理)发展为全国集中(中央)管理;由教区工资补贴发展为严格禁止对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救济;由“为救济而救济的思想”转变为“救济、就业与经济发展兼顾”的思想。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旧《济贫法》直到英国工业革命前期都是贫困救济的重要法律依据,但它所体现的是传统的经济观念,这与工业革命的经济社会变化越来越不相容。古典经济学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以自由放任为核心的理解现实的新理念,在新思想体系影响下,社会对贫困救济的观念不断发生着改变,最终导致《济贫法》改革和《新济贫法》的确立。济贫法的变革反映出了英国在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 各方面的近代化过程。1834年济贫法的颁布,表明,英国济贫管理工作在逐步正式化、规范化,政府对济贫的看法也不再只是局限于济贫本身,而是更多的关注到了济贫方式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2015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历史暑假作业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