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7-19
新课标2016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1《历史》必修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③是唐朝时期的情况,④是宋代的时候出现的,故③④与题意不符,①②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
2.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的信息,①正确;“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表明德意志帝国皇帝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联邦议会,②表达不准确;由材料中“联邦”等信息以及皇帝与议会的关系,判断③正确;材料表明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利,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特征不明显,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3.
【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说明当时苏联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偏低,结合时间不难判断出是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
4.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20世纪30年代初,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无法解决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年美国罗斯福推行新政,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以应对经济危机。而同时期的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工业化迅速发展。故“它行得通”,对美国来说指罗斯福新政,对苏联来说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D。
5.
【答案】B
【解析】由“新阿姆斯特丹”可知17世纪上半期该地为荷兰的殖民地。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了旨在打击荷兰海上贸易的《航海条例》,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新阿姆斯特丹”后改名为纽约。故选B。
6.
【答案】A
【解析】解题关键是紧扣“变化”两字,切入点是找宋朝的“市”比隋唐时期有哪些新突破,①②体现了宋朝打破市坊界限和时间限制等特点,符合题意。③④反映了经济繁荣和中外交流,不属于宋朝的新变化,故排除。
7.
【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印利、做坯等工,……其为画作上工”说明A正确;材料“坯房发给人工(工钱),……年终再给少许”说明B正确;材料“坯房发给人工(工钱),其为地下印利、做坯等工,……其为画作上工,则按五月端节、七月半、十月半及年竣分给”说明D正确;C项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C。
8.
【答案】B
【解析】经济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的严重过剩,产品价格低下,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无力购买市场上的产品,从而形成了恶性的循环。故选B。A项是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贫富分化严重;C项材料未体现;D项是经济危机的重要诱因,材料都未体现。
9.
【答案】A
【解析】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出现于明朝中后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出现于宋朝,“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出现于唐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10.
【答案】C
【解析】考查阅读分析能力。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对工业投资所占的比重要远远高于农业,重工业所占比重特别大,这说明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要依靠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故答案选C。
11.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皆无得名田,以便农”可知商人不能占有品质好的土地,目的是保护小农经济。故本题选择C项。材料没有体现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的信息,故B项排除。AD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12.
【答案】A
【解析】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随着近代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扩大了商品市场和沿线经济的发展,也冲击了原有的经济结构;但从材料中看出西方列强的侵略。所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共2道题目,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
13.【答案】
(1)背景国内: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国共对峙政局动荡。(4分)国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使民族危机深重。(4分)(2)评析①差异: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目的: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应对内外局势。(2分)侧重点:发展重工业、国防工业,注重东西部平衡:未涉及工人权力的问题。(2分)结果: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重工业、国防工业实力增强,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2分)罗斯福新政:目的:减少生产盲目性,解决就业问题,缓和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2分)侧重点:限制工业生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关注劳资矛盾,维护工人的基本人权。(2分)结果:美国工业逐步恢复,社会危机得到缓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分)②形成差异的原因:两国国情不同,中国经济政治落后,美国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程度较高;30年代的面临的现实问题不同,中国需要发展经济、稳定政局、抵抗外敌入侵,美国需要应对经济大危机以及政治危机。(分)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答本问需要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背景,从国内与国外两个方面分析归纳,从国内分析可以结合经济基础的薄弱以及国内局势的动荡,国外从世界经济危机及日本的侵华等。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结合材料及已学对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罗斯福新政工业建设的差异可以从目的、侧重点及结果比较,然后从两国的国情等方面分析两者差异形成的原因。
【答案】
(1)婚恋观:材料一遵守礼制(三从四德),坚守妇道。材料二追求个性,婚恋自由。(4分)
成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使得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6分)
(2)特点:把妇女教育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或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2分)
影响: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了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妇女救亡图存的使命感(8分)
(3)方法:历史的评价(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辩证的评价(4分)。
关系:妇女的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妇女观念的解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4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代注重妇女的礼节,并对符合宋明理学要求的妇女给予表彰,但是材料二体现的是自由恋爱的思想。二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开始追求自己的幸福,主张婚姻自主。
第(2)问,从材料“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女学的对一个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这种思想促进了妇女的解放运动。
第(3)问,材料四很明显从两个方面来评价的梁启超的思想观点,是辩证的看问题。妇女地位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结合材料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的高一年级历史暑假作业,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历史暑假作业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