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5-12-07
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习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06年5月24日,长沙市民某先生在家中整理物品时,发现一张其母亲跳“忠”字舞的照片。据其母介绍,当时,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忠诚,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排练了这个“忠”字舞。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照片拍摄的时间应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明了
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 ) 2.“文革”期间,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历史事件突出地表A.国家的法律遭到践踏
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法制 建设,主要措施有( ) ①提出“有法可依”的十六字法制建设方针 ②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 ④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08年3月2日,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79岁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山西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的农民申纪兰(下图),她作为中国惟一出席过一至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被称为中国人大制度的“见证人”和“活化石”。关于她所能见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1954年一届人大正式确立 ②“文革”中人民代表无法正常行使
权利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恢复、发展和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5.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1994年来,中央和
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60多项工程。这表明我国政府在西藏贯彻了:( )
A.民族团结政策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平等原则 D.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经济平等原则
6.据《新华日报》报道,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近几年全市管理的各类“民告官”案件进行复查调研显示,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总是败多胜少,1999年以来败诉率一直高居53%以上。普通老百姓与行政机关“对簿公堂”,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在“民告官”诉讼中老百姓赢得胜利,更是一件令人欣慰而又值得赞赏的事情。这说明( )
①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走向健全和完善 ②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③老百姓的权利得到了彻底的维护 ④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已经完善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7. 2008年2月27日,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 了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会议。这说明我党在新时期坚持实行
机构改革等问题,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不久,于3月召开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
8.“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干部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任务做好就行了。现在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更得对老百姓负责。”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项制度的实施有关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的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下面是某班学生的观后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②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④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2008年1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在南宁民歌广场隆重举行。以下为部分同学对此的认识,其中不准确的是( )
A.是民族团结的有力证明 B.是民族政策正确性的体现
C.是“一国两制”方针的产物 D.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1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China 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 B.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标签:高一历史同步练习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